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和鲁向锋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后天获得的克隆性造血相关基因突变可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相比未携带者,携带体细胞基因突变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将增加42%。
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贾玛心脏病学》。该研究基于我国随访长达20年6000余例的队列人群,通过靶向深度测序系统,检测了克隆性造血相关的90个基因以及冠心病相关的500余个基因变异,在中国人群中构建了克隆性造血相关的体细胞基因突变特征谱,发现高达17.8%的研究对象携带这类突变。
研究发现,相比未携带者,携带体细胞基因突变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将增加42%,且突变细胞比例越高,冠心病风险越大,尤其是TET2基因的突变最高可增加近300%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轻人中占比更高的小克隆突变也可增加33%的风险。
后天获得的体细胞突变与先天炎症基因遗传风险呈现明显的叠加效应。研究人员进一步结合冠心病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评估了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性突变对冠心病的协同作用,发现先天遗传高风险人群同时携带体细胞突变,冠心病风险将升高120%,而当先天遗传风险较低时,体细胞突变导致的冠心病风险将被完全抵消。
据了解,后天获得的克隆性造血相关体细胞突变主要受到衰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系统揭示了后天体细胞突变在中国人群的分布特征,其发生率从30岁开始逐步攀升。受访专家提示,早期检测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精准防控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高深度测序研发相应的遗传风险评估工具,将推动冠心病的个体化精准防治。(记者林苗苗)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