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商务部主办,虹桥论坛秘书处、经济参考报(新华健康平台)共同承办的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分论坛在上海举行。
会上,新华健康平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推出《中国城市青年群体健康观念调查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城市青年群体的自评健康水平总体较高,但亚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仍较为普遍,同时健康已成为消费时尚。该调查报告由固生堂、汤臣倍健和自如进行赞助,零点有数执行调查。
报告还显示,多数城市青年在健康方面消费支出集中在每月1000元及以下,但30至39岁以及40至45岁两个年龄组消费人群中,月消费超过2000元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组。报告同时显示,虽然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但与其他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不同,青年群体就医信息主要来源仍是医疗机构和亲友推荐。
年轻人对健康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通过视频参会,发布报告并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报告对约4000名年龄在18至45岁的青年群体,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与传统认知不同,现在的年轻人表现出了较高的对与健康相关信息知识的关注度。65.58%的青年表示比较关注或非常关注健康信息知识,仅有0.6%的年轻人表示不关注。这在央视财经公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也有反映,在2021年的消费预期中,保健养生位列18至25岁青年人群消费榜单第二位,仅次于旅游。从受访者学历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健康信息知识的关注度也在提高。
冯仕政表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年轻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消费需求,健康消费呈现出整体性、持续性增长的态势,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健康的消费金额逐渐增多。
调查显示,18至19岁年龄段中国城市青年78.5%有过健康消费,而到了30至39岁,有过健康消费的比例上升至95.7%。金额方面,城市青年在健康方面消费支出集中在每月1000元及以下,但30至39岁以及40至45岁两个年龄组消费人群中,月消费超过2000元的比例分别为18.0%和21.0%,远高于其他年龄组。
大部分青年仍存健康困扰
报告显示,根据对4000名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受访青年调查显示,城市青年对自身健康状态的总体评价较好,平均评分为7.32,显著高于5-6分的均值区间。
尽管受访者的自评健康总体较好,但大部分城市青年都或多或少存在健康困扰,亚健康成为普遍状况。报告指出,43.50%城市青年存在“易疲倦”的症状,存在“肩颈不适”和“记忆力下降”症状的城市青年所占比例分别为38.88%和36.25%,此外,“脱发”“消化不适”“睡眠障碍”和“免疫力下降”也是城市青年群体中较普遍的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年龄焦虑、外貌焦虑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青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报告显示,受访城市青年的自评心理健康和焦虑情况与年龄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自评心理健康在年龄为30.2岁时到达顶峰,焦虑感则在34.7岁时达到顶峰。
冯仕政表示,心理健康和焦虑在年龄分布的特征也是当下社会的现实,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群体,总体面临着更大的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进而在心理健康和身体焦虑等主观感受中就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随着年龄增长对中医偏好有所增强
根据报告,在医疗方式的选择上,西医是中国城市青年就医的主要选择,从普通疾病和重大疾病分别来看,选择西医治疗的比例分别达67.6%和76.78%。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长,选择中医的比例相对更高。如在40-45岁年龄段中,无论是面对日常疾病还是重大疾病,选择中医的比例都高过西医。
对于就医信息的获得,从调查数据来看,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但从就医方面来看,与其他信息多来自于互联网不同的是,受访者最主要就医信息来源仍是医疗机构,占57.02%。此外,亲友推荐占46.63%,门户网站仅占25.07%。
冯仕政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保障青年健康,不仅是增加改革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更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冯仕政指出,未来应大力提倡全周期健康、全周期健康教育的理念,将健康教育贯穿到不同年龄群体之中,使人们了解相关健康知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并促进健康。在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如何精确把握青年群体在其中的位置,如何有效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记者 梁倩)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