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疫政策科学调整:Ct值变小 出院隔离缩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3-17





  一直处于严格病例管理、密接追踪的中国防疫政策,两年来首次出现调整。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医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第九版》),此版修订,是基于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其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出院时新冠核酸检测标准等。


  这两项改变,不仅能够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也减少了管控时间和管控资源,进一步缓解城市防控压力。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因此,《第九版》提出,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其中,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在临床上,即便收治在定点医院,轻症患者没有进行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一位临床医生表示。


  但在之前的诊疗方案中,轻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一并收入院,往往会造成医疗机构床位紧张。


  2月21日9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展第三轮核酸检测。新华社图。


  在3月15日的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力介绍称,长春市、吉林市共完成5家方舱医院建设(长春市1家、吉林市4家),腾空7家医疗机构。目前全省救治床位为22880张。


  自3月1日至3月15日9时,吉林省共公布确诊病例6347例,其中轻型6298例,普通型48例,重型1例。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1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15日上午,吉林省在院病例8201例,其中吉林市危重型2例、重型2例,长春市重型2例,普通型占比大概是4%左右。也就是说,95%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按照吉林省单日披露数据加总,真正有住院治疗需求的只有49例。”一位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吉林省近期单日新增感染者数量。第一财经整理。


  与此同时,《第九版》规定,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这也就意味着,当Ct值大于35时,不算作核酸阳性。


  “之前,Ct值在0~40之间都算阳性,但研究数据显示,当Ct值大于35时,密接者也不会出现感染,所以这部分‘感染者’不具有传播能力,再把他们隔离,会涉及到更多人群以及隔离资源。”一位核酸诊断领域的专业人士表示,根据过去的疫情特点,把Ct值范围设置得大一些,能够捞出来更多的感染者,更大范围和更快地阻断疫情,因为Ct值范围定得越大,检测到的阳性感染者就会越多。但在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情况下,这一手段已经不合适。


  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中科院深理工大学(筹)讲席教授、流行病学与生物信息系主任唐金陵一直担忧“隔离不足”或成为一个城市奥密克戎疫情失控的原因。“追踪和隔离感染者是两年来我们实现动态清零的关键措施。这个措施的短板在哪里?短板,是能力最先到顶的那个措施,在能力有明显天花板且不能很快提升的地方。”唐金陵认为,当隔离需求大于隔离能力上限时,疫情失控的“扳机”就抠动了。


  唐金陵认为,城市的集中隔离能力明显存在上限,这个上限就是这个城市所有可用来集中隔离传染源(感染+密接)的房间总数。当这个总数超过现有隔离房间总数时,多出的感染者和密接者将不能被集中隔离,从而不得不把他们留在家里或社会上。“不能严格、集中、有效地控制传染源的活动时,离失控就不远了。”


  此外,《第九版》还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转自:第一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