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透露,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55%。
有记者提问,目前我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意见》中强调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请问将怎样落实居家、社区、机构三者的协调发展,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李邦华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多数老年人都是希望在家养老,这是跟亲情密切相伴的一种养老模式,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十三五”期间,民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央财政总共安排了50亿元资金来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推进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提出了7个试点方向。经过5年的试点实践,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创新了不少新的服务形式,比如家庭养老床位、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互助养老,以及老年餐桌、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都是在试点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形成的服务形式。
李邦华透露,怎么实现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呢?主要通过发挥居家上门服务和老年人到社区服务,以及机构发挥支撑作用这三种方式。
在居家服务方面,刚才讲上门服务这块,我们现在重点在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十四五”期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我们今年选了42个项目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通过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递送到家庭、递送到老年人身边和床边,让他们享受养老机构的服务。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要推进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互助服务等服务形式,让老年人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身边的养老服务。
对养老机构来讲,一方面养老机构要提质增效,要增强他们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的能力。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55%。同时,民政部也鼓励养老机构应该把养老机构的院门打开,主动积极上门提供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三种服务各展所长,同时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形成综合的一种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小区里,还是去养老机构,都能得到比较专业的养老服务。
转自:中新经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