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成效显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层中医馆总数已达3.63万个。
“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的政策供给,不断释放出发展红利,为中医药发挥“简便验廉”优势惠及基层群众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有待借力数字手段,让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服务成为可能,不断提升中医药在基层的可及性。
释放发展红利:政策供给正在加强和优化
7月23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严华国说:“全国8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的乡镇卫生院都已设置了中医馆。我们了解到,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已经占到40%以上。”
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中医馆建设,力争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闻得到中药味、感受得到中医药文化、接受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医疗健康服务”。
严华国说,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中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带动基层中医药整体水平提升;鼓励和支持中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和中医专科联盟,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推动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以及0至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支持中医类别医师牵头组建家庭医生团队,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我国正在加强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的政策供给,加速释放发展红利。6月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3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公布,明确提出要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优势的相关内容。
发挥“简便验廉”优势:中医药服务惠及基层群众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我国加强中医馆建设的多项举措的落地实施,将更有效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提升乡村地区包括边远地区的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在名医堂建设方面,如何处理好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的关系?百杏堂连锁名医馆创始人兼总经理李林燊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益性和市场化其实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合作共赢。首先,从制度方面,要有懂中医药的部门和人员参与到可能对中医药产生影响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中医药主管部门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既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无法适用于中医药的政策内容,又能在政策范围内为中医药积极争取空间。
其次,中医药拥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优势,也就是我们常称的“简、便、验、廉”,无论是在着力解决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还是在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中医馆与三甲医院的双相转诊政策,进行有效分流,同时加大社区卫生院对中医药治未病的宣传,提供中医药在慢性病、治未病方面独特的优势,让居民更了解中医,更愿意看中医,通过公益的形式走进居民生活,同时,又让居民有病愿意找中医,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中医公益性与市场化的问题。“从公益中来,到市场化中去。” 李林燊说。
借力数字手段:个性化诊疗成为可能
记者了解到,“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未来,如何通过有效手段促进中医口碑的不断提升?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手段简化中医诊疗过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苏庆民此前向记者表示,“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政策近几年在持续发力,这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承诺,也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立足点,必须加快相关工作进程,政策措施要小步快跑。
苏庆民认为,互联网等手段简化中医诊疗过程,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应该能够很快解决,政策也在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正在加快,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将加快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
李林燊介绍说:“我们在连锁医馆成立之初,就坚持走数字化、信息化之路,自主研发了能支持100亿级销售规模的智能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不仅能实时呈现和导出医馆经营中的各项数据和报表进行智能化分析,医生还能看到患者的历史就诊情况及连续的电子病历和治疗方案及处方,结合临床最新病情进展,智能化地给出治疗建议。”
另外,在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助力下,中医个性化诊疗也成为可能。据李林燊介绍,医馆正在开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能给每一位客户或患者贴上精准的标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其医馆所在的集团已经申请到互联网医院的资质,未来可以快速实现互联网医疗的落地,借助智能化的在线检测设备,为患者提供远程中医复诊,真正打破地域限制,让中医药服务“走”得更远。(记者 曾德金)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