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共谋服务消费疫后复苏 文旅餐饮加速创新动能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2-27





  记者26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随着一系列重磅政策接连出台落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业正在稳步复工复苏。


  据介绍,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在资金支持、金融政策、税费减免等方面综合施策,地方加速出台执行细则,促进惠企措施及时落地生效,餐饮、文旅企业积极自救,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业内表示,随着更多利好释放,餐饮、文旅等服务消费有望在疫情结束后尽快复苏并提质扩容。


  文旅餐饮稳步复苏


  洛阳龙门石窟、安徽天柱山、吉林长白山、广东肇庆星湖、无锡太湖鼋头渚、杭州西溪湿地……全国知名景区陆续开放。以杭州为例,截至2月24日,全市103家A级旅游景区已复工67家,复工率65%,对外开放42家,开放率41%。


  携程2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全国目前已有超过300家知名景区开门接客,相比一周前增加了10倍以上。游客量也在复苏,自景区开放后,2月19日至25日一周,携程平台门票预订量每天以100%的速度增长。


  “各地在科学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同时也在有序推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部分地区的旅游景区有序开放。”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司长刘克智介绍。


  餐饮住宿业也在逐步复工。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介绍,商务部重点联系的20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复工率已达57%,住宿业的复工率达到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消费行业正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文化消费方面,刘克智介绍说,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博机构推出在线博物馆、在线图书馆、在线剧场等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旅游消费方面,携程近日发起“景区云旅游”活动,免费开放超过3000家景区的近7000条语音导览产品,活动一周以来使用人数增长超过600%。


  冼国义表示,疫情倒逼新服务模式加快发展,线下向线上加速发展,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程度得到了较大提升,服务的标准化、工业化程度提升,生活服务业出现信息化、品质化、便利化、融合化发展的新趋势。


  政策协同纾困企业


  疫情发生以来,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不少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为此,多部门协同发力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2月5日印发通知,向旅行社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范围为全国已依法缴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是现有缴纳额的80%。“全国有3.9万家旅行社,截至2月25日提出暂退质保金的共35200家,占旅行社总数的90%。应退保证金总额达到80亿元,现在已经退了34.62亿元。”刘克智表示,从反馈情况看,暂退保证金政策有效舒缓了企业现金流压力。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人社部、税务总局等多部门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涵盖资金支持、金融政策、税费减免、降低成本、政务服务等方面。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配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文化旅游提升工程2020年度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33.37亿元,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343个。


  北京、吉林、上海、河南等多地也在紧锣密鼓出台相关细则,聚焦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大考”,推动支持政策落地,帮助旅游行业走出困境。


  在26日举行的上海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25日,上海已暂退670多家旅行社旅游质量保证金,已退金额2.82亿元;暂退工作还在有序开展,预计将惠及1400家旅行社,暂退总金额约五亿元。另外,上海将加快2019年度旅游专项资金拨付工作,对经过评定的40个项目,力争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启动资金拨付,总金额约4150万元。


  住宿餐饮行业方面,冼国义介绍,免征增值税、降低社保费、减免房租等政策也在逐步落地。“根据对4000多家生活服务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截至2月25日,22%的企业表示已经享受到支持政策,一些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得到了银行的贷款支持,明显缓解了资金压力。”冼国义说。


  创新动能加速积聚


  业内指出,餐饮文旅等服务消费潜力巨大,创新动能不断积聚,随着更多利好释放,相关行业有望逐渐恢复并提质扩容。


  “事实上,随着财政、金融、商务、文旅等宏观政策和地方政府具体政策效应的显现,旅游企业开始缓过劲来,信心得以重新积聚,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救和互助行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项调研表明,受访企业家和经理人员对全年旅游业的总体预期从半个月前的悲观为主,开始转向相对悲观和相对乐观。


  在进一步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潜能上,戴斌指出,要推动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三大市场中,基础是国内旅游,机遇是市场在下沉、消费在升级、频率在加快。“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释放避暑旅游、冰雪旅游、夜间旅游、亲子旅游、美食旅游、研学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消费需求。”


  戴斌还表示,引导旅游经济发展的产业基本面没有消失,自我修复和研发创新的动能正在积聚。


  事实上,不少住宿餐饮及旅游公司近日也明确提出,要利用疫情期间修炼内功,厉兵秣马,调动一切力量进行服务创新,为疫情过后的消费增长蓄势。


  此外,体育消费方面,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表示,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培育体育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升级。


  “疫情不会改变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快速发展、持续升级的趋势,疫情结束后预计住宿餐饮会迅速恢复。”冼国义透露,商务部将进一步研究推动相关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完善流通网络,推动“放管服”改革,促进服务消费在疫情结束后尽快恢复并提质扩容。(记者 王文博 班娟娟)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