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指引作为国内关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个文件,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概念内涵、发展愿景、总体功能、总体架构,并提出了3个阶段目标来指导推进。
明确阶段目标
数据基础设施是指在网络、算力等设施的基础上,围绕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构建适应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基础设施。
指引明确提出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路径。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表示,第一阶段,到2026年,利用2至3年左右时间,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支持部分地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第二阶段,到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规模化数据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基本覆盖。第三阶段,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同时,指引还从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等方面指明具体建设方向,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铺就坚实道路。
在数据流通利用方面,指引提出要建成支持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保障数据安全自由流动的流通利用设施,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介绍,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就是为了支撑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大规模数据流通利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发挥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场景优势,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动力。
在算力底座方面,指引提出要构建多元异构、高效调度、智能随需、绿色安全的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统筹推进算力资源一体化布局、深化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协同发展3方面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发挥算力的底座支撑作用。
在网络支撑方面,指引提出要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实现不同终端、平台、专网之间的数据高效弹性传输和互联互通,解决数据传输能力不足、成本较高、难以互联等问题。支持电信运营商、相关科研机构、国家大科学装置等,叠加虚拟化组网、网络协议创新和智能化任务调度等云网融合技术,形成多方快速组网和数据交换能力,支持面向数据传输任务的弹性带宽和多量纲计费。
带来诸多利好
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数据企业数量已超过19万家,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因此,随着数据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需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深化产业合作,降低运营成本。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表示:“指引的出台有利于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门槛,培育数据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各类数据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
不仅如此,指引的出台还将有利于促进社会有效投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沈竹林认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未来5年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
杜巍也表示,国家数据局将以运营机制创新为突破,激发“源头活水”。遵循市场规律,明确建设、运营、投资等各类主体责任界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活内驱动力,促进央地、政企多方协同,建设好、运营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同时,我们将加大各类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资金等中央财政性资金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在数据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资金安排、课题研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杜巍说。
去年以来,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数据相关板块股票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在数据基建概念股中,有17家公司最新获得10家以上机构给予评级报告,且一致性预测2024-2025年均净利润增速超过20%。此外,在
A股市场上,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数据基建领域进行业务布局,如软通动力打造了以“算力中心、算力一体机、算力平台、算力服务”为核心的算力服务体系;依米康构建了覆盖算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解决方案;宝信软件则围绕重点区域和客户需求,进行 IDC和云计算节点的布局建设。这些公司的布局显示出数据基建领域的投资热度正在不断上升。
重塑行业生态
指引对各行业的影响深远,正重塑行业生态,也为未来开启无限遐想空间。
长江证券认为,在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下,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或将有实质性进展,数据要素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这将进一步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2024年下半年,数据要素迎来政策密集落地阶段,加速进入规则制度、实现路径以及应用场景清晰明确的全新发展期,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数据要素流通、应用等的基础,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一些行业和地区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开展了相应的探索,并形成了经验成果。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联网、数据元件、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路线和应用实践带来的。比如,中国气象局利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已面向全球132个国家、全国21个行业领域提供12PB数据量的数据产品。农业农村部利用隐私保护计算设施实现了卫星遥感、农作物图斑等大体量、高敏感时空数据的安全、高效流通利用,覆盖全国超过2000县级行政区、600万农户,完成农作物收成的预测,也为广大普通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设施建设必不可少。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792万个。开通了南宁、太原、哈尔滨等2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杭州、上海、深圳、中卫和武汉等5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有序建设运营。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多部门协作,按照“点、链、网、面”的工作思路体系化推进相关工作,持续提升算网综合供给能力。其中,将适度超前建设网络设施,加快网络升级“连算成网”,指导基础电信企业规划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扩大千兆网络覆盖范围,有序推进5G网络演进升级。按需部署干线400G和城域800G高速光传输系统,打造高速稳定的传输通道,更好支持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在政策、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做好组织保障,会同有关方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共同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贾玟)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