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扶持长租房运营机构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3-13





  如何更好满足大量的新市民、青年人群新增租房居住需求,对于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大力扶持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长租房运营机构发展壮大,提高机构化长租房市场占比,是解决新增租房居住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租房人群已突破2亿,其中城市青年群体对居住品质关注度不断提升,他们主要租住在分散的市场化房源中,工作地聚集的中心城区多为老旧小区且小户型房源短缺,居住成本较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算了笔“账”——“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已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08万套(间),可解决近15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但仅202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达1158万人,归国留学生超过100万人,再加上其他新就业人员,保租房的数量远不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群住房需求。”


  与此同时,市场化机构化长租房占比较低,租客权益和房东权益都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因此,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应鼓励多种形态扩大租赁住房供给,提高机构化长租房占比,加快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场化长租房“两条腿”共同发展的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范小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福利性政策住房,应发挥民生居住的“兜底性”“补充性”作用。机构化长租房应按照市场化原则,逐步成为市场主力,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并盘活“购买型”“自有型”存量住房,通过标准化改造出租,提升存量房租住效率,进一步回归居住属性。


  秦荣生进一步建议,鼓励专业租赁企业参与保租房建设及运营,通过联合运营、委托运营、包租运营和投资改造等方式投入保租房市场建设,增加租房市场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则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数据——“到2030年前,提高机构化长租房在一线城市占比至30%以上,在全国整体占比达15%”。


  加快完善住房租赁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张水波建议,由住建部门牵头,构建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和信用数据征集办法,建立完善信用惩戒和激励机制。对信用高的机构,金融机构可加大对其住房租赁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一方面,长租机构可与征信机构联合,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对达到一定信用分的租客免除租房押金。另一方面,对长租机构的信用也要有评价机制,助力主管部门完善行业信用建设体系。“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市场化长租机构主要以房屋运营为核心模式,并不自持资产,同时受限于主体信用评级,导致融资成本较高。秦荣生建议,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住房租赁REITs、资产证券化ABS等发行。范小云提出,为民营长租机构引入商业银行信用担保等方式,以提升受担保的长租机构主体信用评级。


  目前,业界已感受到了当前长租房的市场热度。为更直观反映行业发展现状、预测发展趋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不久前正式发布了首期长租房发展指数。多位代表委员希望,更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携手共促长租房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群体的新增住房需求。(记者 王小波 王文博)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