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涨0.2%。专家表示,价格总体水平初步呈现出缓和与上行的迹象,预计2024年通胀水平将继续保持整体可控。
“2023年12月份,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表示。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2023年12月CPI同比降幅收窄,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主要原因是在上年同期价格基数下沉影响下,当月猪肉和汽油柴油价格同比降幅显著收窄,同时受电子行业周期上行、价格回升带动影响,手机等通讯工具价格同比降幅有所收敛。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除开季节性因素、天气原因和基数效应,CPI、PPI同比降幅的双双收窄显示出社会有效需求企稳后的逐步温和复苏。他进一步指出:“短期内,物价水平仍将维持在低位,但在宏观政策同向发力和提质、扩量、增效的背景下,叠加基期效应逐步常态化、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供给端波动收敛、居民通胀预期保持平稳、价格传导机制更畅通等因素,从中期来看,通胀中枢将在波动中逐步修复,回归至高于2023年且更为温和、常态的水平。”
PPI方面,董莉娟表示,2023年12月份,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稳增长政策发力提振下,当月国内主导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涨跌互现、以上涨为主,其中钢铁、水泥、煤炭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有所回升。不过,12月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走弱,对国内PPI走势形成一定拖累。”王青说。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2024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波动上行,我国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有望带动投资企稳,下游消费有望逐步恢复,同时低基数也会产生正向支撑,预计2024年PPI将缓步回正。
“从长期趋势看,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向上向好,货币条件与货币供应量合理适度,价格负增长只是暂时性和偶发性现象,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庞溟表示,2024年,宏观政策有望稳中发力以推动和提振物价水平,使其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回升到温和、得宜的扩张水平,预计这一目标在各项宏观政策中的关注度和权重将有所提高。(记者 李昱佑)
转自:经济参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