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国经济“内外兼修”稳健前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21





  12月1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经济运行情况。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增长。


  在发用电方面,从发电量看,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11月份发电7310亿千瓦时,增长8.4%;其中,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6.3%、5.4%、26.6%、35.4%。


  从用电看,1—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3%。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1.5%、6.1%、11.3%和1.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6%。


  1—1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4个,总投资1.28万亿元,其中审批108个、核准36个,主要集中在能源、高技术、交通等行业。其中,11月份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2002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等行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拟提高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昨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到不低于50%。提高消费金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为1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征求意见稿取消了消费金融公司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业务,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明确合作机构的禁止性规定,避免因催收机构不规范催收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18项举措合力破解内外贸一体化堵点难点


  日前,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方面18项举措,合力破解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的资金、标准、渠道、监管等方面的堵点难点。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今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7%,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意愿进一步增强。


  针对企业内外贸一体化面临的资金关、标准关、渠道关、监管关,国家将出台五方面18项举措,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结合2024“消费促进年”、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培育,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商务部副部长 盛秋平: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


  盛秋平表示,国家鼓励各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和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深入开展内外贸企业“品牌对接”“渠道对接”“产销对接”,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还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


  支持企业“两条腿”走路 更好融入双循环


  国家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在昨天的吹风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企业“两条腿”走路,将提升产业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措施》提出,既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也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还强调发挥展会、商品交易市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平台的作用,为有意愿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搭桥铺路,更快速地打开国内国际市场。


  同时提出要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


  商务部副部长 盛秋平: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对接融合,使企业面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标准规则时,能像使用电源转换插头一样进行顺畅转换。


  我国最大储气库今冬日供气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石油昨天发布消息,我国最大的储气库——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日供气量创历史新高。


  呼图壁储气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储气量达百亿立方米,承担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城市季节调峰、应急供气以及新疆北疆地区季节调峰的双重功能。随着我国多地受多轮寒潮天气影响,呼图壁储气库进一步增加了供气量。目前,供气量较寒潮前日供气量增加2800万立方米,同比上周期日高峰采气量提高5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今冬,呼图壁储气库发挥储气库最大供气能力,每天向北京上海等西气东输沿线城市送气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