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和指导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各方面工作协同发展。
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建设助力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4日在河北雄安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公众关切。
完善制度架构 促进协同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联动合作机制是京津冀知识产权各方面工作协同发展的“金钥匙”。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京津冀三地政府签订《关于知识产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会商议定书》,促进创新要素在京津冀自由合理流动,推动三地共建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首善示范区、先行区。
“我们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智力资源、服务资源密集优势,推动三地创新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表示,通过盘活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深化京津冀产学研协作对接,合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三地公共服务“同事同标”。
同时,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和维权援助机制,打造全国首个“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实现1万余件海外数据资源互通共享。
河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彦军介绍,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局签署深入推进京津冀专利转化合作协议,建立专利供需信息互通等5个机制,共享专利开放许可数据5000余项。
开展专项计划 提升转化运用效益
梁心新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提升京津冀三地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支持中小企业和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做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关任务的落实,将三地纳入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省份。
截至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支持京津冀三地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32家、优势企业491家,打造出一批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强、转化效益高的企业标杆。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吴挺表示,天津发挥专利转化支撑本市“1+3+4”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作用,培育2个国家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5家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2家国家级专利导航工程支撑服务机构。
“河北通过持续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专利转化燕赵行’等活动,共促进京津专利技术在河北转化1139次,河北专利技术在京津转化793次。”赵彦军说。
加强保护体系建设 织密“京津冀一张网”
梁心新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为创新主体、经营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
2023年1至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京津冀联合开展2023年知识产权执法“亮剑”、“打假保名优”专项行动,三地互相移交案源线索148条,协助调查案件90件,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效能与协同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4月,雄安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获批成立。”雄安新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局局长牛爱国介绍,中心以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为目的,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业务咨询、信息查询、纠纷调解、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更好融合。
吴挺介绍,天津先后建成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快速预审、快速维权、知识产权导航等优质服务。推动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天津巡回评审庭,支持设立8个商标受理窗口,促进创新主体维护合法权益、提升核心竞争力。(记者 宋晨)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