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3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积压订单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1至0.5个百分点之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1.9个百分点之间。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11月PMI指数继续小幅回落,表明经济回升动能仍需着力加强。新订单指数低于荣枯线且小幅下降,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达到60.55%,较上月提高,需求收缩问题更为突出,是企业生产和采购意愿不足的主因。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小型企业低于荣枯线,表明多数企业特别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订单不足、产品销售困难突出。由此导致的资金循环不畅、债务关系紧张等,也是金融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要高度重视需求收缩自我加速机制的作用,重视由于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增长乏力导致的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不足,进而加重需求收缩的作用。要大力增强积极财政政策对政府投资的支持力度,显著提高政府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方面的投资建设能力,显著增加相关企业订单,并通过产业链对企业生产投资产生广泛带动,促进企业生产投资意愿显著增强,促进就业形势显著向好、消费回升动力显著提高。在企业投资活跃和消费持续回暖支持下,使需求收缩力量不断减弱,内需回暖力量不断增强。推动经济增长加快进入持续回升向好轨道。
生产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高于50%,分别为52.1%和50.5%;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低于50%,为48.2%。
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为51.1%;中型和小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低于50%,分别为48.8%和46.7%。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8.1%、45%和40.9%。
积压订单指数为44.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积压订单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5.6%、43.6%和42.9%。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9.5%、47.8%和46%。
采购量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采购量指数高于50%,为51.9%;中型和小型企业的采购量指数低于50%,分别为47.4%和47.9%。
进口指数为47.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进口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7.9%、46.2%和46.4%。
购进价格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购进价格指数都高于50%,分别为50.3%、50.6%和51.8%。
出厂价格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出厂价格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9.2%、47.3%和47%。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8.5%、46.9%和48.3%。
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9.3%、46.7%和47.5%。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都高于50%,分别为50.3%、50.1%和50.6%。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都高于50%,分别为57%、56.3%和52.7%。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