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高层多次部署“稳就业” 一揽子促就业政策陆续出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5-25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5月以来,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到相关座谈会,高层作出一系列部署,释放出加强研判就业形势、加码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强烈信号。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措施。未来政策着力点将包括加快稳岗资金发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企业减税缓税等举措。


  “当前稳就业的难点主要在如何促进青年群体就业。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降低了成本,提振了企业坚持经营的信心,除了短期给企业‘输血’支持,长期还是要恢复企业造血功能,这样才能保障就业。”受访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强化优先导向多项举措落地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部分人群就业难度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分不同年龄就业人群看,4月,25岁至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为2020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期召开的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上要求,“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目前出台的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都着力指向稳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


  比如,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将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约1600亿元。同时,刚刚启动的对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政策,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增加800多亿元的现金流。此外,超过30亿元的稳岗资金已经直达企业,地方正在加快数据比对和资金发放进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透露,目前各省正在制定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具体操作办法,精准测算资金需求,调整经办信息系统,加快建设新防疫条件下直达快享的经办新模式,努力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尽可能多地把职工稳定在企业中。


  “从3月份开始,国家先后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工具加强对企业稳岗稳就业的支持。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降低了成本,提振了企业坚持经营的信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对记者表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仅通过输血支撑企业生存依然是短期行为,从长期看还是要恢复企业造血功能,这样才能保障就业。


  瞄准重点人群保障充分就业


  “我目前参加了一些大厂招聘,都没有进入二次面试。”中部某省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小田告诉记者,自己因为准备考研,求职启动较晚。加上疫情原因,不能去外地面试,所以现在还没找到心仪的工作。


  今年的毕业季,对于像小田这样的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正面临“考试的不确定性”与“签约期限的紧迫性”的双向压力。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家统计局4月城镇调查数据中,16岁至24岁人口的失业率由上月的16.0%上升至18.2%,上升幅度明显。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1076万人,但城镇新增就业预期仅有1100万,这意味着有大量应届毕业生很可能无法在城镇找到工作,加上青年农民工群体进城务工需求持续上升,所以岗位需求明显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群体就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因此要充分认识我国当前就业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从而制定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苏丽锋对记者表示。


  5月11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生今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免息资金由国家财政承担;本金可申请延期1年偿还,不计复利。毕业生因疫情影响今年未及时还款的,不影响征信。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也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表示,将重中之重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对高校毕业生,着力扩大就业渠道,着力提供不断线服务,着力强化困难帮扶。对农民工,重点加强劳务协作和信息对接,拓宽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鼓励灵活就业强化政策扶持


  今年初,在家全职带娃的安徽姑娘苏玫(化名)在网上做起了视频生活博主,并兼职带货。短短几个月,她就收获了不少粉丝。她在上海务工的丈夫因为疫情影响没有办法正常工作之后,她在网上的带货收入成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就业问题尤其是破解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2022非正式雇佣调查报告》称,参与调查的近600家企业中,近80%的企业通过第三方派遣或者业务外包等方式,解决大量一线人手招聘和员工事务性管理工作。38%的雇主将在2022年增加非正式员工的雇佣,特别是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


  “进一步规范发展灵活就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李长安认为,当前在发展灵活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由于劳动关系的不确定性,劳动者权益保障受到较大冲击等。应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灵活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强灵活就业服务,畅通灵活就业渠道。


  苏丽锋则建议,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让年轻人更多了解新经济新领域,通过完善对劳动力市场调查工作,统计并及时发布新经济新领域的职业特征、岗位技能需求信息和发展趋势,构建数字经济职业交流平台,为年轻人实现灵活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支撑;此外应调整就业指导办法,拓宽年轻人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做好灵活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好中小微企业、数字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转自: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