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更加多样化、自主化特点。这几天,青海湖迎来旅游旺季。2024年,新改建成的一条景观大道迎来无数游客。
行驶在宽敞平坦的青海湖倒湖茶公路上,可以欣赏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湖面与连绵的雪山,沿途设有服务区、观景台、休息点等设施。
截至目前,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做优滨海游 丰富旅游形式 开发旅游新线
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当地凭借自然禀赋,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开发旅游新路线、做优滨海游,不断丰富旅游形式,避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在习习海风中体验赶海拾贝、沙滩露营,连日来,山东日照市岚山区成为游客们避暑消夏的好去处。海滩上人潮涌动,日游客接待量达5000人。
除了滨海游受追捧,2024年茶园游也成为游客们新的体验形式。在岚山区,络绎不绝的游客经山、历海在此深度游。新的旅游线路贯穿多岛海景区、磴山风景区、盐茶古道等多个景点。
赏民俗看表演品美食 暑期文化游持续火热
在湖南张家界,这个暑期,当地推出一系列文旅大餐。在海拔1500多米的湖南张家界七星山上,土家迎宾鼓、土家花灯戏、桑植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精彩上演。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壮美的自然景观,还能领略到张家界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风情。看表演、品美食,乐享假期时光。
应对暑期客流高峰 多景区延时开放
暑期里为了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陕西西安多个景区通过实行提前开放和延长闭馆等措施,提升游客游览参观体验。
据了解,最近陕西自然博物馆每天约有7500人次进馆参观,为了让游客有更加充裕的游览体验时间,展馆特意调整了开放时间。
截至目前,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青龙寺遗址、西安半坡博物馆等景区在2024年暑期都延长了开放时间。游客可通过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预约购票参观。
感知美丽中国 解锁暑期文旅新玩法
随着新玩法、新场景不断涌现,全国多地文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河南鲁山 清凉漂流催火暑期文旅消费
炎炎夏日,河南平顶山鲁山县的漂流游持续升温。漂流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加入漂流服务行业,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也带火了当地“吃住游”,促进了当地旅游消费市场的整体提升。
云南丘北 热气球之旅受好评
进入暑期以来,云南文山丘北县普者黑景区,陆续推出桨板体验、打水仗、观日出等游玩项目。特别是在热气球上看风景,凉爽又浪漫,深受游客好评。随着热气球的不断攀升,乘坐的游客在美景中,也收获着一份平和与宁静。
重庆奉节 跟着课本去旅游
在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瞿塘峡等景区成为暑期旅游热门打卡地。游客们跟着“朝辞白帝彩云间”等优美诗句,欣赏美丽自然风景,在实地游玩中,感受诗人当时的创作意境。
暑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5.89亿人次
7月1日开始暑运以来,铁路客流量保持高位运行。截至8月1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89亿人次,同比增长6%。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完善,一些县城里的小车站也迎来出行大客流,成为暑期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
暑期到来,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佛坪县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打卡地。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1.19%,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境内栖息。
随着西成高铁建成,佛坪站接入汉中、西安两地“一小时交通圈”,客流量逐年上涨。从昔日的小客流车站转变为日均开行36趟动车组列车的热门车站。7月1日—8月9日,佛坪站累计发送旅客4.95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小城融入“大网”,越织越密的高铁网络正带动县域游迸发新活力。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眼下,新疆博斯腾湖8万多亩野生睡莲竞相绽放,吸引全国各地的旅客慕名而来。
坐着火车去旅行,旅客不仅能打卡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也能体验舌尖上的美味。作为小龙虾的主要产地,湖北潜江在暑期迎来小龙虾消费旺季。
从武汉汉口站出发,美食爱好者们最快仅需51分钟就能抵达潜江,每天约有90多趟动车组列车在两地间往返。高铁网络正赋能小众县域游,让地方特色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洪业表示,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的不断建成,路网的通达性提升明显。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在高铁开通后,旅客可以通过高铁直达或者换乘到达,“高铁+公路”的接驳方式缩短了旅客出行时间。
坐高铁游中国 外籍旅客热门新选择
这个暑期,多项过境免签政策和通关便利叠加释放,来华的外籍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坐着高铁游中国成为外籍旅客的热门打卡方式,为暑运市场增添新的热度与活力。
暑运期间,坐着高铁游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外籍旅客的出行首选。在北京西站,记者见到了许多外国人的身影,他们中既有携家人来游玩的游客,也有来华做学术交流的学者,不少人都是首次来到中国。
暑运期间,西安、成都、广州等地成为外籍旅客游玩的热门目的地。在成都东站,一位外籍旅客给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旅行计划,得益于高铁出行,他能在短短几天内打卡全国多个城市。
为保障外籍旅客顺利出行,铁路部门完善服务举措。在北京西站,铁路部门设立了支持外币卡支付的售票窗口,并通过翻译机、中英文引导标识等设施为首次乘坐高铁的外籍旅客提供指引。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