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速打造购物之城,商业版图也不断扩充。5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增商场将达7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首店和便民商业发展。同时,今年新增项目大多集中在北京北部及西部,丰富区域商业格局。伴随着各类新项目入市,百花齐放的新商场不仅满足区域消费者的新鲜感,更是助力了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新项目的首店之争
今年上半年,“首店经济”依旧是关键词,北京新开商业纷纷抢占首店热度。从已开项目来看,POLPAS北辰荟引入了不少强调艺术氛围的北京首店,以及婕妮王购物中心首店。开业之初,商场引入了UCCA Lab联合呈现的加埃塔诺·佩谢个展“集合”以及PAGEONE黑胶概念店和首进北京的B1OCK &POCKET by B1OCK等商场主力店铺。
而在昌平区的超极合生汇,开业区域中就包含了40余家区域首店,如京北地区首家双巨幕寰映影城、家家悦超市旗舰店、KT竞技现场京北首店、MUJI京北首店、UR京北首店等。叠加自身为合生商业旗下“超极合生汇”产品线的首个落地项目,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双重吸引力。合生商业发布的数据显示,超极合生汇开业2小时内,场内客流即突破5万人。
位于新开放的THE BOX朝外B馆,茑屋北京首店开业仅三天就已接纳客流约2万人,THE BOX朝外负责人表示,随着茑屋北京首店的开业,新区域还将迎来全国首家One Moment轻复古时尚基地,开心麻花全新IP店等一批新店也将陆续开业。
从即将开业的项目来看,未开业先出圈的依旧是首店品牌。作为小体量项目的丽泽16号,将首店作为项目发力重点。丽泽16号定位“丰台活力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将于6月29日正式入市。据了解,该项目将引入北京首家室内科幻主题公园《华夏环球》及华北地区最大的全明星赛事级冰场李宁全明星滑冰俱乐部。
北京商报记者粗略统计,1—5月,北京已开项目分别为POLPAS北辰荟、合憬荟、超极合生汇、THE BOX朝外2期,叠加即将开业的西北旺万象汇、隆福寺二期及丽泽16号,上半年将有7家购物中心入市。而在新项目的带动之下,也为北京市场带动了近百家首店的入市。
赋能社区便民商业
首店为新项目快速集聚人气,而更多的新项目意在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的目的地。在引入首店的基础上,丽泽16号还引入了“幸福港生活集市”和通用医疗旗下的“小通诊所”,以更加丰富的业态为社区商业赋能,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到访。
隆福寺二期也将在保留原有街区风貌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世界级文化资源。据隆福寺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王辉介绍,隆福寺项目二期,将引入更多“文化+消费”的内容,也在跟一些世界级的博物馆洽谈,会形成一个更多元、更有商业逻辑和文化消费场景的综合体验空间。据北京东城公众号消息,隆福寺二期将在今年6月入市。
仅有2万平方米的小体量商业项目合憬荟也是聚焦于周边社区、为生活提供便利的代表。这个紧邻地铁7号线双合站的商业项目可以辐射周边14个社区,引入了大量的餐饮及生活零售品牌,可满足周边居民一刻钟的便民生活需求。
位于海淀区的西北旺万象汇也将打造“家门口”的一小时生活圈,将完善海淀北部的商业服务设施,满足周边科技园区办公人群的消费需求。项目总计6.7万平方米,将引入228个品牌,未来西北旺万象汇还将打造“骑行集结地”,为骑行爱好者提供社群空间,将于5月31日正式开业。
为周边社区生活赋能的商业项目正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看来,社区商业作为承载居民生活的重要平台,一定要对周边客群进行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做好分类建设,也可借助直播、市集等新形势将贴近于社区生活的亲子、养老品牌与居民生活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便民生活服务。
深耕自身区域及优势
今年2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4年工作要点》指出,北京市要加快打造一批消费标杆项目,推动永丰大悦城、副中心万象汇等商业项目开业运营,要创新融合消费场景,培育骑行、露营、亲子等融合消费新场景及融合消费示范案例。同时,北京市要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激发社区商业活力。
商业项目的百花齐放,为北京商业带来一片新的繁荣景象。对此,杨青松表示,新商业项目的入市可进一步提高北京地区的消费繁荣度,但对于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来说,当下注重的不单是消费者的消费频率和商场销售额的增长,还要加强对消费者消费黏性的考核,商场辐射的人口做个性化的了解,以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在柏文喜看来,这些商业项目的入市可以帮助北京对“多中心的商业格局”进一步强化和升级,但作为新入市的商业项目更需考虑消费者对项目的黏性,结合周边区位特点挖掘细分消费需求,打造项目核心竞争力,创建并形成自身的商业价值,满足新经济时代下的发展需要。(记者 刘卓澜 王思琦)
转自: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