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闲置、买二手”成潮流,但监管短板亟待补齐 年轻人迷上“二手生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3-15





  对于“90后”“00后”来说,“卖闲置、买二手”已从单纯的节俭行为演变成了一种“省钱与寻找个性化相结合”的潮流生活方式。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不容忽视的是,在二手商品市场呈现出活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假冒伪劣和套路欺诈等问题,使得兴致勃勃的年轻人不敢在二手商品市场“放手一淘”。


  消费观念改变 二手交易趋热


  新学期开学到二手平台采购电子产品,过年到二手市场淘新年“战袍”;不喜欢的衣服拿到二手市场卖了,买多了的化妆品到二手市场出掉……二手商品在年轻人中逐渐受到欢迎,买卖二手商品成了他们生活的日常。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季开学,拍拍二手平台推出了开学季大促活动,涵盖二手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多个品类。进行二手商品促销的还有闲置高端消费品综合零售品牌妃鱼。“为满足消费者春节消费需求,店铺内引入了更多红色系、金色系的丝绒裙和高跟鞋、靴子等商品。”该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1月13日至28日,红色款式商品销售额较2023年12月同期提升44%。


  对于二手商品,现在的年轻人呈现出了开放的心态。“春节前,我把一只四五年没用的大牌包挂到了二手平台上。断舍离,卖掉没用的东西‘回血’。不过我在‘辞旧’的同时也会‘迎新’,又买了一个二手实木新中式餐边柜。这个柜子如果是全新的,怎么也要两三千元,我500元就买下来了。卖家保养得很好,能有九成新,很划算。”北京“90后”消费者刘凌对记者说。


  鸿瀚投资公司市场分析师刘源向记者分析说,当代年轻消费群体的一大特点是,在意性价比的同时还要活出个性。讲究性价比,意味着他们很容易接受使用过的、保养良好的二手商品。讲个性也符合部分二手商品的调性。


  新技术助力 交易更方便


  随着购物平台、直播、短视频的兴起,网络成为二手商品交易的主战场。目前,二手电商行业分为以闲鱼、转转为代表的综合类二手电商和以爱回收、孔夫子网、瓜子二手车等为代表的垂直二手电商。2023年6月,闲鱼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其用户数已突破5亿人,在线商品数量超过10亿件;2023年第一季度,爱回收总营收达28.7亿元,同比增长30.2%,净利润为5011万元,实现了连续3个季度运营盈利。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二手交易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现在二手商品在直播平台、电商平台上销售,既可以看到商品的细节,又可以随时提问,而且价格公开透明,支持多平台比价,这让买家对二手商品很放心。”北京消费者赵然对记者说。


  在新技术支持下的二手商品交易不仅能让买家放心,还能让卖家更了解消费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据介绍,目前一些二手奢侈品直播间已经用上了大数据分析软件,为直播间的消费者群体画像,推断出哪些品牌、款式、价格的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了数据分析,在进货时就不会盲目选择。直播间里时间就是成本,网络技术的进步让二手商品快速、全面地呈现在网上,极大地方便了买卖双方。”销售二手奢侈品的主播静静对记者说。


  平台监管缺失 警惕交易隐患


  “二手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隐患,货不对板、以次充好、售卖假货、平台监管缺失等情况仍需广大消费者注意。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旧之争。记者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对商品的新旧程度几乎全靠卖家自行认定,缺乏标准依据。此外各类假冒商品也在平台上时隐时现,普通买家想要分辨清楚并不容易。


  “我在二手平台上买过一只吸尘器,当时卖家说是9.5成新,只用过三四次就闲置了。但到手后发现有明显使用痕迹,拆开可以看到滤网挺脏的。”廖先生告诉记者,他就此和卖家沟通,但对方却不承认,坚持“已经如实描述”,但问题是当初看到的照片仅仅是吸尘器的外观,内部并未拆开展示。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二手市场涉及的品类众多,而且二手产品属于不可再造商品,很多品类缺乏几成新的判断标准,存在监管空白,因此问题层出不穷。


  如何对症下药?庄帅建议,平台需要和第三方检测及监管机构深度合作,同时针对不同品类制定对应标准,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健全,同时通过规则制度及奖惩机制来约束和规范二手交易的平台和用户。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