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3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厦门、太原、东莞、长沙、广州的便利店发展指数名列前五位。这是协会自2014年起连续10年调查并发布这一指数。
指数的核心数据为各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门店总量的增速、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营商环境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指数。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各城市便利店的发展呈现6个特点:
其一,全国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整体保持稳定。
通过上半年的恢复和调整,各城市便利店下半年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各城市间便利店的发展差异性较大。大多数城市的便利店比去年同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整体发展速度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另外,便利店下沉市场发展趋势仍然在持续。目前已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及县域级市场。
调查发现,2023年城市便利店门店数量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64.1%;门店数减少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35.9%。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保持了稳定发展。其中合肥市的便利店数量增长率达到了11.76%,是所有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其次是贵阳和昆明。
其二,多数城市便利店的发展还未达到成熟市场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在城市便利店饱和度方面,与国际上便利店发展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仅有少数几个城市的饱和度低于2500人/店,达到了成熟市场标准。多数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处在3000至9000人/店区间,距离成熟市场阶段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城市间的便利店发展差距较大。通过调查发现,东南区域的城市便利店发展明显要优于西北区域,与经济的发展特点大致相同。
其三,各城市便利店品牌以区域深耕为主,跨区域整合成为趋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城市的便利店仍以深耕区域市场为主。受地理距离、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跨区域发展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仍然较少,处在刚刚起步阶段。随着一些连锁便利店品牌供应链能力、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城市的便利店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其四,运营成本高企仍然是各城市便利店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低线城市,房租、人力成本仍是便利店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企业毛利和净利空间都压缩到很低的情况下,便利店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从本次调查来看,随着各城市便利店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其他小店经济对于实体门店资源的竞争,许多城市便利店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其五,各城市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保持原有水平。
从本次调查来看,各个城市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同比去年基本保持不变,且各城市间的差距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这与城市的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24小时便利店的运营成本要比一般的便利店高,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但是从服务民生的角度来看,24小时便利店除了保障供应、满足消费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更多承担满足消费者日常应急需求的责任。所以通过政策引导,提高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能有效提升城市居民服务质量。
其六,各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亟需政策引导与支持。
便利店是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便利消费的重要商业设施,是便民惠民的重要零售业态。根据我国《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至《“十四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国家对便利店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重点、积极发展便利店新业态”到“鼓励设立社区便利店”再到“完善便利店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
近年来,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便利店能够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与各城市商务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是便利店能够保持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自2021年商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以来,各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支持连锁便利店的发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城市针对便利店的政策支持差异较大,便利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