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世界局势,如何提高现代物流安全应急能力和国际供应链保障水平,从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韧性?9月25日,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主题会议“互联互通——加强政府治理与安全应急合作,构建有韧性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上,来自全球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代表和知名国际组织嘉宾围绕上述议题分享真知灼见,盘点成功案例,共话推动构建更加富有韧性、更加安全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变局当前 提升韧性至关重要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很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物流供应链韧性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疫情期间,各国的防疫检疫措施严重影响甚至阻断全球物流链运营,但在最危急的时候,足够的物资供应是最为重要的。”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对此感受颇深。
他介绍,香港一直以来高度依赖进口,在疫情期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香港的物流业始终未曾停运片刻。一方面努力维持本地物资供应不断,另一方面充分扮演着国际物流枢纽的重要角色,利用香港高韧性的物流供应链,把疫苗和医疗用品等应急物资链接全球。
林世雄指出,世界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物流供应链的韧性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任务也愈发艰巨。
这一观点也是与会嘉宾的共识。一方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中,打造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助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受地区武装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冲击,全球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严峻考验。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不确定中拴牢稳定之锚?中国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指出,各国应始终不渝地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全球合作、互联互通,承担起保障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府治理引导和政府间应急合作,强化政策协调与资源投入,保障全球交通运输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不仅是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迫切要求,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的关键所在。
广建网络 打牢硬联通基础
“全球物流链的可靠性和韧性很大程度上要看能不能有设计良好、高质量的、符合需求的基础设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董事会主席金立群指出,物流已是全球化经济的心脏,每个人每一天都依靠着世界各地航运和卡车稳定输送各种各样的货物。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稳定的物流容易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新冠疫情暴露出了问题。“加强基础设施的连通性,才能为面对明天的冲击做好韧性准备。”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秀峰在讨论中提出相似观点:完善全球化布局是建设韧性供应链的必要前提。他指出,中国物流企业服务中国产品和品牌走向全球,就应该有更多的网络布点,让物流企业可供选择,随时应对极端情况和危险的发生。“招商局也在积极完善全球的物流布点,秉承着深耕香港、精耕东南亚、细耕中东和拉美的战略,同时在东欧、北非、中东以及东南亚布点枢纽以及海外仓,来增加供应链的韧性。”
航空物流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及时性、安全性、可靠性的特点,以及全球网络覆盖的独特优势。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阎非建议,航空公司应利用自营、合资或合作等相关方式,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布局和构建,特别是机场相关的一些网点,比如航空物流集散分拨中心、海外仓储等设施建设,拓展全流程的物流保障能力。
技术赋能 推动安全与效率并进
在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物流CEO胡伟看来,韧性是物流企业的立足之本。以电商客户为例,过往在“618”“双11”、年货节等促销节点,电商会突然爆量,货物能否及时送到客户手中,考验着物流供应链的韧性。
结合企业经营实际,他指出,无限投入可以带来相对的韧性,但从经济活动价值来讲是不现实的,建议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增加弹性。
“物流是一个高度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的弹性和机器的弹性相比,在技术进步到一定阶段之后,机器的弹性更大。”胡伟介绍,京东物流在密集存储方面建设的全自动化仓库,以及在AGV方面的投入等,都围绕着通过技术驱动整合和提升效率。未来,京东物流也会持续以仓网为内核,做好技术驱动,持续提升韧性。
提升安全韧性,天津港坚持“强管理”和“强科技”联动赋能。一方面突出管理固本,夯实风险防控基础,建立健全设施双通道布局、运营双控体系、应急“双跨”机制;另一方面,突出科技赋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实施港口、机场重要运输通道的全程监控,实现“长、大”桥梁的健康监测全覆盖,确保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天津港全面推广应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年均投入研发经费超过3亿元,建成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和国内首个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推动作业效率和安全保障的连续跃升。”天津市副市长谢元介绍。
“数字化对于中国邮政的速递物流赋能作用正在显现,现在基本实现邮件在客户下单的那一刹那,网络组织、要素安排基本实现了智能调度、智能安排。”在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小群看来,邮政快递业的件量和品类更加复杂,因此对数字化赋能的需要更加迫切。他建议,通过数字标准化使互联互通更加便捷、对要素的配置更加精准,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深化合作 共迎挑战共促发展
当下,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与会嘉宾一致指出,交流与合作是应对挑战、促进发展的必选路径。
“现在的环境危机相互关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挑战超过了任何一个部门所能够应对的范围,因此需要协调一致,联合应对。”万国邮政联盟(UPU)副总局长马里安·奥斯瓦尔德(Marjan Osvald)介绍,UPU联盟已成立150年,是跨政府间国际组织历时第二长的一家组织,使命核心是推动全球互联互通。“纵观整个历史,UPU联盟要推动互联互通使命达成,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伙伴关系的建设和全球合作,而且现在更加重视。我们迫切需要强化对治理框架和创新投资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加强国际合作,确保所有人都能够持续享受互联互通的服务。”
近年来,中国铁路立足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品牌,坚持共建共享共商的原则,和沿线各国共同打造的中欧班列,连接了国内100多个城市以及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保证了国际供应链的畅通和稳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通则共进,唯有共同开放、共担责任,才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戴东昌介绍,中国是全球发展的倡导者,更是发展合作的行动派。上届论坛举办期间,由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牵头发起设立的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于今年4月顺利履行完所有设立程序,创始会员共40余家,分布在全球12个国家。
“作为国际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创新联盟旨在打造创新融合、知识分享、政策对话、凝聚共识和传播理念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服务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创新联盟平台作用,携手全体会员,共同致力于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互联互通,维护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戴东昌说。(记者 程璐)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