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山,听村歌里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2-11





  10多年前,浙江省江山市大陈村还是一个塑料袋乱飞、污水横流的“后进村”。村民止步于温饱,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村民还曾因土地征用问题屡次闹访,作为负面典型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而今,大陈村已经成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大最美村庄之一、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示范点。出现这样不可思议的变化,要从村歌说起——


  唱村歌一开始是为了治村


  2005年,从部队退役回村的汪衍君被推选为大陈村党总支书记。刚到村里,见一位村民吃着甘蔗并随地吐渣,汪衍君拿着塑料袋一路跟在后面,捡都捡不过来。再看屋前屋后,养鸡养猪,臭气熏天。


  经过一番走访,汪衍君认为,大陈村的首要问题是人心涣散。


  “管村先管人,治村先治心。”在部队就是文艺骨干的汪衍君想到以前教战士通过唱歌提振士气,突然有了灵感:何不创作一首村歌,让全村人一起唱?一来可以通过唱村歌凝聚民心,二来可以鼓舞创新、创业的士气。


20201211140158981.jpg

  汪衍君在每次活动中都带头唱村歌


20201211140256538.png

  汪衍君带头排演


  汪衍君找到村里的几位文化人,一起创作了第一首村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汪衍君带头唱,也教村民传唱。渐渐地,汪衍君把唱歌变成了治村“法宝”:开会迟到,罚唱村歌一曲;谁家有了喜事,村干部带头唱歌祝福;每逢节庆,大家赛歌。


  村民祝云英从小爱唱歌,干农活时唱、带孩子时唱、做针线活时唱,可听她唱歌的只有村里从小跟她要好的姐妹。有了村歌以后就不一样了,她有了公开亮嗓子的机会,有了更多听她唱歌的人,她越来越爱唱,越唱越起劲。


  一个偶然的机会,江山市文化馆原馆长朱锡群听到了祝云英的歌声,惊叹“咱江山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嗓子”。朱锡群当即邀请她做新谱村歌《碗窑美》的主唱。再后来,祝云英把《碗窑美》从江山唱到了衢州,又从衢州唱到了杭州,唱到了浙江省人民大会堂。


  “如果不是村歌,我还只是一个围着锅台、孩子、老公转的家庭妇女,哪有机会站上大舞台。”说起自己的“舞台生涯”,祝云英幸福满满,“每唱一次《碗窑美》,我就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自豪。我期待有一天能让全世界听到江山村歌。”


  今年78岁的汪衍勤退休后回到大陈村,就义务当起了村里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和村歌的教歌员。汪衍勤指着家里墙上张贴的村歌曲谱说,这些歌村里的男女老幼都张口能唱。每周一、三、五,村里的人会集中到他家里学唱村歌。


20201211140657976.jpg

  2020年大陈村“全村福”


  在汪氏祠堂,记者看到了一张巨大的“全村福”。照片里,村民个个笑容满面。“我们每年都拍‘全村福’,往年是大年初一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到国庆节拍了。当时,我们1600多号人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场面真是太震撼了!”汪衍君说,2014年拍第一张“全村福”时来了807人,往后一年比一年多。全村今年有1373人,前来拍照的却有1600人,不仅村民都来了,许多在外地的创业者也带着子女回来了。


  唱歌唱出了好村风。在嘹亮的村歌中,村民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家看到地上废袋果壳会自觉捡起来;茅棚影响祠堂,三户农户主动拆除……依靠文化的力量,“村歌治村”使村庄干净了,村民心齐了。数年过去,大陈村跟过去判若两村。


  日日吟、天天唱,大陈村也因村歌成名。


  每一个村干部都学会“吹拉弹唱”


  唱歌治村的法子很快传开,特别是在大陈村旧貌换新颜之后,临近的村子开始效仿,碗窑乡凤凰村就是其中一个。


  说起村歌,碗窑乡凤凰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陈祥水深有感触。凤凰村是个移民村,2010年,来自100多个村子的800多户村民从深山的角角落落搬出来,在凤凰村落了脚,光姓氏就有103个。如何把村民凝聚起来?陈祥水想试试“唱村歌、办村晚”的办法。


  第一年办村晚,村干部自己掏腰包,请了舞龙队、搭了舞台、扎了花灯,可来参加的村民只有二三十人。陈祥水咬了咬牙,第二年春节继续办。这一次,他编了一首《移民筑梦》的歌谣,带着自己的女儿第一个上台,村民在台下挤得满满当当,听到精彩处也都按捺不住,跳上台亮一把自己的才艺。


  “借得须女江边龙虎方寸地,问鼎江郎山下凤凰第一村。”从那以后,凤凰村开始有了自己的精气神。借着靠近市区的便利优势,凤凰村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兴办了残疾人集中托管中心,还引进了几家小型加工企业,村民靠着物业分红,在家门口就业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自从有了村歌,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祥水说。


  江山贺村镇狮峰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富村,很多人家精通打理木材生意。何军从1998年就是村支书,眼看着村里人富起来了,他迫切地想让村民在精神上产生蜕变,他也想到了村歌。


  为了给村歌谱个大气优美的曲调,何军拉着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的江山市婺剧团作曲家陈宏君,用两个晚上把自己会唱的歌唱了一遍,请陈宏君根据他的音色和音区谱曲。在狮峰,何军喜欢穿着便鞋,开车行进在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为有意前来投资的客商展示新式的农居、新建的大道和江贺工业走廊上林立的厂房。于是就有了这曲《狮峰雄起》:“一个变迁的故事,印在狮峰农户家漂亮的楼院里;一部崛起的传奇,刻在十里工业园明星的企业里……”


  值得一提的还有江山廿八都镇,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地方,自古就是军事和商业要冲,人口流动频繁,来自山东、河南的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来自云南、贵州的西南文化与吴越文化、闽越文化在这里融汇。随之而来的西南山歌、中原民俗与江西的采茶调、安徽的花鼓调融合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廿八都山歌。2008年,廿八都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山歌)之乡”。当地村歌《谜一样的廿八都》被拍成了宣传片,还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推荐列为G20杭州峰会文化礼品。


  江山市把本地制作的MV村歌、镇歌、企业歌等地方歌曲导入全市多家KTV点歌系统,不再需要专门的舞台,村民进入歌厅就能和着音响、伴奏唱起来。有一次,何军瞅着汪衍君不在场,乘兴点唱了《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他说:“这首村歌最出名,我第一次唱,不比汪衍君差吧。”


  如今,在江山“吹拉弹唱”几乎成为村干部的基本功。“吹”就是要让清廉之风吹进家家户户;“拉”就是要拉近村庄干群之间的距离;“弹”就是要工作有主次,做事有方法;“唱”就是干群齐心合力,共同把村庄建设的大戏唱好。


  村歌文化带来了美丽经济


  村歌越唱越红火,渐渐成为江山市的文化名片。村歌文化品牌建设换来乡风文明的改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到江山听村歌、唱村歌的游客越来越多,各村民俗文化悄然兴起,为全域旅游注入了生机活力。


  一个新想法出现在汪衍君的脑海里:如果能把大陈村歌的故事变成一台音乐剧,进行演出,让村民在唱村歌的同时挣钱,那该多好!


20201211140806280.jpg

  浙江小百花演员辅导村民排演


  2018年3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江山市文化馆与大陈村签订跨领域合作的结对共建框架,约定在大陈村创建“浙江美丽乡村戏曲旅游基地”;2019年8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西首部红色实景剧《你好江山》登场了,有210多名村民参演。


20201211140944546.jpg

  红色实景剧《你好江山》演出照


  本地素材改编、本村村民参演,28场演出,场场爆满,吸引1.8万人次观看。今年4月,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大陈村根据汪氏普贤公与其继母的孝道故事,创新推出浸润式孝廉剧《大陈见面》,剧目感人肺腑,30余场演出场场爆满,吸引近2万人次观看。


  为品尝一口“妈妈的那碗网红面”,游客云集。去年,大陈面馆一年手工面做到3000吨,是前两年的近10倍。此外,大陈村以“公司+农户”“线上+线下”的方式,把全村农家乐、民宿、私房菜等集合到客服公司名下,以“农户晒单+游客点单”的订单式服务对游客所需进行统一分配,让村民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获益。


  村歌文化带来了美丽经济。在村歌、村剧的助推下,大陈的故事变成一台音乐剧,大陈的土特产变成了一件件旅游商品。2019年吸引游客近33万人次,集体年经济收入超过70万元。大陈村靠着村民口中的歌、妈妈手里的面、文化礼堂里的剧,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20年,两部剧为村集体增收110万元。


20201211141144334.jpg

  村歌文化也在熏陶下一代


20201211141236741.jpg

  在江山,文化礼堂就是孩子们的暑期乐园


20201211141327101.jpg

  大陈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据统计,目前,江山292个行政村共创排村歌200多首,2/3以上的行政村有自己的村歌,每年开展文化礼堂村晚等活动3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2019年,江山市接待游客2096.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3.12亿元。


  “村歌不仅富了脑袋,更富了口袋。我还要继续努力,将大陈村打造成村歌小镇。我要把江山的村歌唱到世界舞台,让世界人民听到中国幸福乡村的声音。”汪衍君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江山如画,幸福如歌。一首村歌就是烙印一方乡愁的文化符号。唱村歌成为江山父老乡亲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经营着自己的村庄,记录着新农村里的幸福时光。


20201211141448980.jpg

  2020年“庆丰收·迎小康”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


  13年时间,江山的村歌从一人唱到全家唱,从一家唱到全村唱,从一村唱到村村唱……11月21日,2020年“庆丰收·迎小康”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在大陈村举行,展示出从一地唱到全国唱的势头。独特的村歌文化现象,这润物无声的文化力量照亮了江山文旅融合发展的“诗和远方”,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用村歌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手段,既实现乡风塑造、民心凝聚,又有效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和文明程度提升,还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大陈村乃至江山的实践证明,这条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复兴之路给村民带来的获得感成色十足。期待村歌乐民、村歌富民、村歌润民的“乡村振兴交响曲”在“十四五”时期越唱越响!(徐继宏)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