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运营规律来看,每年春节至4月是各地民营剧团活跃的旺季。特别是在民营剧团数量大的南方地区,温和的气候与迎春活动的习俗,使各地民营剧团营业演出十分兴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演出活动一度停摆,依靠演出收入维持经营的民营院团遭遇了不小的冲击,在基层“摸爬滚打”中坚守、饱尝烦恼的民营剧团又添了一些新愁。如今,它们过得怎么样——
疫情下的心境:盼着能多接几单、多演几场
民营剧团可以说是“挣不挣钱看春节”,因为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演出场次费。缙云县碧林婺剧团团长黄碧林告诉记者,每年农历正月、二月,是民营剧团的演出高峰期,演出戏金最高达到3.8万元一场,三四月1万元左右一场,五六月价格降为5000元左右一场,九月至十二月又涨到8000元左右一场,而正月的演出收入要占总收入的60%以上。
露天演出的场景
看戏的小戏迷们
听说有演出,村民们早早来到演出现场等待看戏
每逢春节,民营剧团无不厉兵秣马、精神百倍地准备投入到面向城乡观众的文化艺术服务中,期待着通过黄金季节的繁密演出,在取得开门红的同时,使剧团和事业发展壮大。在浙江,以台州为主的越剧民间班社、以丽水为主的婺剧、以温州为主的多剧种城乡演出,许多都是一年前就签署合同,万事俱备,就待春节开锣。
众所周知的是今年春节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城乡演出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不得不说,这对民营剧团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各地民营剧团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一时间终止演出、取消合同,并投入到全民抗疫的各项工作中。“疫情对民营剧团的持续影响很大,春节期间“颗粒无收”,许多演员是在勉强支撑。可长时间的歇业,导致许多剧团无法保证演员收入,不少演员重新选择就业,人才流失严重。有演员迫不得已,改行做起了快递小哥,“跑外卖”,做早点生意。”黄碧林告诉记者,因为演出订单少,为了留住演员,大家想方设法,抱团取暖。如武义市的东方婺剧团、卓英婺剧团和徐向阳婺剧团现在已经合并成了一个团,以期共同渡过难关。
针对疫情影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下发《关于申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资金的通知》,拨出专款对42家重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予以扶持,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文旅部门还出台了民营剧团进景区、进校园演出补贴政策。“这对我们民营剧团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也是我们负重前行的动力。”黄碧林说。眼下,距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民营剧团的团长们都没闲着,大家努力创排节目,盼着能多接几个订单、多演几个场次,争取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挥之不去的烦恼:留不住人、新创剧目难
在浙江的大部分乡村,赶上红白喜事或节庆日,请剧团唱戏仍是重要的仪式。这意味着民营剧团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就其生存境况而言,或面临市场萎缩,或遭遇成本剧增,也是各有苦衷。
即便没有疫情,留不住人、养不起人也是民营院团一直以来的烦恼。“一是队伍不稳,剧团的劳动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有的演员刚刚培训好、磨合好,可以派上用场了,但合同也到期了;二是人才缺乏,技艺一般的演员提升不了层次,好的演员又倾向于到条件更好的剧团寻求发展;三是负担重,民营剧团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养人’不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光舞台设备支出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几年,员工工资也翻了几番。”缙云县横婺婺剧团徐桂央说,她15岁进入剧团工作,27岁成立缙云县红太阳婺剧团,后来因为生计出路等考虑,2008年改名东阳市横店婺剧团。2016年,缙云县成了“戏剧之乡”,又把剧团的名字改了回来。剧团现有演职员共55人,舞台设备、灯光布景等投入了150多万元。正常年份演出场次达600场以上,光支付演职人员工资就达360万元。
据统计,浙江省有大大小小民营剧团1000多家,从业人员有五六万人,50人以上规模的占到了70%。实际上,民营剧团数量多的背后还有一层原因:为了抢占市场,有时会出现一个剧团到省内多地重复注册的情况。同时,同一个剧种,好演员十分有限,大家抢演员,势必抬高演出成本,这其实也不利于剧团经营。
多位团长坦言,民间戏曲演职人员大多数由戏曲爱好者和戏曲票友组成,有的专业素养不足,且基本没有培训提高的机会,直接影响了民间戏曲的艺术表现力。编剧、导演、舞美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民营剧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落后的管理模式也导致人才和新剧目两缺。多数民营剧团尤其是县乡剧团,常见的经营方式仍为合伙人制、家族制,演职人员通常兼职管理。相当部分民营剧团内部管理实行“个人家长制”,没有长远规划、长期经营的理念。“剧目题材偏窄、类型雷同、格调不高,在艺术水准和审美上较为粗糙浅显。加之剧目创作存在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民间剧团很难推出新创剧目,传统大幕戏、折子戏仍是民间剧团的主要演出内容。”
演出条件非常简陋
民营剧团的演出化妆间
这样的场景也是民营剧团演出的常态
此外,民营院团还面临着演出基础条件差等情况。“缺少固定演出场所和办公地点,在县、乡、村临时搭台演出仍是我们的演出常态。”
生存发展的根本:当好群众文艺、戏曲传承的“轻骑兵”
在黄碧林眼中,民营剧团是基层文化活动的“轻骑兵”,许多生活中的道理被民营剧团搬上舞台后,老百姓看的是戏、悟的是理,对乡村的村风民俗建设能够起到宣传、教育和鼓舞的作用。
老人成为观看民营剧团演出的主要人群
农村礼堂演出
“如今,农村的条件好起来了,许多老人把在家看戏当成了主要的活动项目和乐趣。到我们村里来的戏,我一场不落。”戏迷许茂盛认为,民营剧团的节目接地气,题材多以反映忠孝节义、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正能量内容为主,民营剧团办得好还是有市场的。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道理,从基层百姓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以身边人演身边事,这是民营剧团生存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民营剧团生存发展的根本。
与此同时,民营剧团演出的剧目多是当地戏曲。戏曲文化承载着各地的风土人情、方言声腔、艺术审美,保存和发展包括民间戏曲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民营剧团的作用不可小觑,这越来越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以浙江台州为例,台州市注册登记的民营剧团超过220家,其中常年运营、年演出量超过400场的剧团80多家,传统戏曲演出市场规模达到3亿元。仅温岭市就有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32家,每年演出剧目多达60部,演出超过1万场次。“民营剧团是活跃台州市戏曲文化最根本的立足基石,是戏曲文化最丰富、最活跃的承载者。”台州市剧协主席俞叶萍说,“台州戏曲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民营剧团,走自主运营线路的民营剧团依靠政府搭建平台,获得更便利的演出条件和成长环境,是激发民营剧团更大活力的方式。”
近年来,台州市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市民营剧团会演,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入选表演团体给予1万元至2万元的奖励;温岭则对其辖区内每年演出量达200场以上的剧团,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奖励;三门近年拨款30万元推出“周末剧场”惠民项目,即在三门大剧院为广大戏迷观众提供30场戏曲专场晚会,参与投标演出的群体优先面向本地优秀民营剧团。这些举措,为民营剧团的发展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谈到民营剧团的出路,一些有识之士坦言,要改变民营剧团目前的无正规企业化管理、无社保统筹、无固定场所,甚至无证经营的状况,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监督,提升抵抗风险能力。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周正平认为,发挥民营剧团的“文艺轻骑兵”作用,要从顶层设计上加以引导,把民间剧团纳入艺术院团管理范围,鼓励走市场化之路,但又不能让其野蛮发展,确保民营剧团出人出戏出精品。比如建立健全民营剧团“一团一策”投入机制,通过分类定位的原则,点对点扶持,以避免同质化发展。
—记者手记—
都说好戏在民间,好角儿在基层。民营剧团长年活跃在基层,也充分代表了基层。民营剧团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的生力军、轻骑兵,在不同时期,它们用各种方式游走在祖国大地上,将传统戏曲的根深深地扎在基层,在丰富乡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受百姓喜爱。可能有些民营剧团的团长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但有一颗复兴传统戏曲之心。记者在与多位团长的交谈中,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戏曲的挚爱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令人欣慰的是,中宣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举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以及“百戏盛典”等大型活动已经关注到民营戏曲表演团体,并为它们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就在上个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赴温州,先后在文成、永嘉两县就民营院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文化和旅游部关心支持民营剧团,有助于院团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浙江是南戏发源地,全省现有18个剧种、58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地方戏曲种类众多,但发展并不平衡。昆剧、京剧、越剧、婺剧、绍剧、皮影戏、木偶戏、滑稽戏8个剧种传承发展情况相对稳定;甬剧、姚剧、瓯剧、新昌调腔、宁海平调、台州乱弹6个剧种均仅有一个专业剧团存在,属于“天下第一团”的濒危剧种;杭剧、睦剧、和剧、湖剧4个剧种没有专业剧团存在,且知名艺术家相继老去。近年来,浙江省先后出台《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对发挥民营剧团在传承戏曲艺术中的中坚作用,努力营造扶持培育民间剧团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基层戏曲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如今,民营剧团的生存状况、发展态势、主要困难、政策需求等提上了当地政府特别是文旅部门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广大民营剧团还应向内寻找生存动力、向外谋求发展机遇,创新管理和经营模式,以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演出面向市场、民众喜闻乐见的剧目。相信在各级政府扶持下、社会各界关心下,民营剧团的春天不会太远。(徐继宏)
(文内图片均由黄碧林提供)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