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长城、山西平遥古城:千年遗产忙上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25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传来消息:因新冠肺炎疫情尚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等因素影响,原定于2020年6月29日至7月9日在我国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推迟至2021年6月至7月召开。


  疫情期间,我国各遗产地坚强、有效、科学应对疫情,交出了世界遗产战疫的中国答卷。复工复产后,世界遗产地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创新手段、提质升级,释放出了别样的生机和活力——


  山东齐长城:“文化旅游带”建设提上日程


20201125170541992.png

齐长城现存城墙  马传国 摄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位于山东的齐长城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有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的古代长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及旅游观赏价值。


  齐长城蜿蜒千里,跨越山东济南、泰安、淄博等地,仅在淄博市,齐长城就途经9个镇(街道)、26个村庄。淄博市博山区齐长城保护员李琰说:“博山区有14名文物保护员,分布在各镇(街道)进行文物安全巡查。对于齐长城遗址,我们的职责是发现、报告因自然灾害带来的重大安全隐患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同时也要对周边景区、道路等环境及时进行监管。”博山段齐长城走势高、区域分散,李琰每天驱车几小时前往目的地巡查。


  “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我们按疫情防控部门、文物部门总体部署,做好防疫,坚持巡查,每天汇报。最难忘的是,因遗址跨度大、辐射广,我申请了能够出入不同村庄的‘通行证’,对值守区域特别是部分风险地带重点巡视。”李琰说。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关顶村村民刘金柱是一名齐长城保护员。今年一个周末的早上,刘金柱先去地里绕了一遭,看了看庄稼,回来吃罢饭,简单收拾了下农具,牵起两只羊,往村东走去。那里,是他看护齐长城沂水段的起点。


  沂水县文物部门要求保护员每次巡查都要拍现场照片。为此,以前用着老年机的刘金柱特意让儿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儿子开玩笑地对他说:“你那点补贴,得干两年才换得起这个手机。”刘金柱对儿子说:“人如果眼里都是钱,这齐长城早就销声匿迹了。”


  今年夏季,尤其是7月至8月,沂水的降水量较往年同期有大幅增加,齐长城保护的任务陡然增加。7月底的一天,刚过下午6点,天就黑下来,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刘金柱赶紧穿上雨衣和雨靴,扛起铁锨,打着手电,去了齐长城。还在路上,大雨就倾盆而下。刘金柱趁着夜色、冒着大雨,把自己负责的3公里齐长城巡查了一遍。遇到有积水的地方,他就赶紧用铁锨排水。当天晚上快11点时,刘金柱终于回到了家。路上摔了两跤,雨衣后背都是泥。他一进家门,就赶紧把雨衣脱掉,生怕老伴发现了跟着担心。那一晚,他一宿没睡,回到家还是怕齐长城上有积水的地方。第二天早上不到5点,他就又跑到齐长城上,确定各处没有坍塌,他才放下心来。


  现在,只要地里没事,刘金柱每天中午都在齐长城上。他的两只羊在不远处,他坐在树荫下。“那长城和羊,都是我的朋友。”刘金柱说,“几千年留下的东西,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啊!”


20201125170753232.jpg

  淄博市博山区齐长城保护员进行文物安全巡查  燕飞 摄


  对于长城,特别是齐长城这样的世界遗产,仅仅依靠保护员是不够的。淄博市借助文物安全“天网工程”等,加强重点文物保护管理,还争取到国家文物局专项保护经费1745万元,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为原则,对齐长城博山风门道关、两平段和淄川城子段等进行修缮。“博山境内的齐长城有山体、石垒墙体、土冗几种形态,像目前已修缮的两平段就是一段土长城,因周围矿山开采造成了破坏。修缮工作既要针对齐长城本体,也要恢复周边生态,以确保整个系统工程和谐统一。”淄博市博山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生军说。


20201125170901459.jpg

齐长城风门道关段遗址  燕飞 摄


  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齐长城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提上了日程。


  今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依托齐长城世界遗产廊道和沿线文旅资源,以齐长城遗址为重要节点,突出齐文化阐发、展示等,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带”。《规划》明确,打造“齐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四大文化旅游示范区是2020年至2025年山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齐长城本体保护项目、齐长城生态休闲游目的地项目等,既将齐长城沿线资源“串珠连线”,又与齐文化研究、齐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等一体推进,凸显了文物保护、非遗传承、产业发展等多要素的共融。


  济南市莱芜区境内齐长城跨越200余座山巅进入淄博市博山区。历史上,因其处于咽喉要道,形成了诸多关隘、城墙、烽火台,迄今保存较为完整。挖掘文化内涵、引入多元业态、规模化连片利用,正在成为齐长城沿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以古迹为依托,莱芜区正在丰富齐长城文化游、考古游等产品内容,开展“齐长城徒步游”等活动,推动齐长城保护与旅游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淄博市有序开发齐长城沿线原山、鲁山溶洞群等8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牛记庵、五阳湖等17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成淄川上舍民宿、博山西厢静心山居等50多家精品民宿。此外,房车露营、休闲自驾等旅游新业态渐成规模。


20201125171015232.jpg

齐长城沿线传统村落牛记庵  孙丛丛 摄


  淄博市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加福介绍,按照大景区、精品民宿、传统古村落统筹规划的思路,淄川区依托扶贫题材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拍摄和国家级非遗孟姜女传说等,打造推介涌泉、梦泉等齐长城沿线A级景区。另外,对齐长城淄川段内15处国家级古村落进行整体性保护,开设民俗展示馆、乡村记忆馆等体验场所。截至目前,该区景区旅游总收入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50%以上;满足小众游、健康游需求的“齐长城人家”系列精品民宿备受游客青睐,从清明节至今,入住率提高逾30%。


20201125171142232.jpg

  淄博淄川区齐长城沿线百鸟山舍精品民宿  孙丛丛 摄


  当然,一些问题仍值得重视。“齐长城地理环境复杂、遗产数量多,保护工作以属地分段实施为主,虽然沿线形成了较好的联动机制,但基层仍存在任务重、难度大、资金和人员不足的现象。另外,齐长城知名度远不如明长城,人们对其认识不充分,也为遗产保护带来了一定困难。”李生军建议,齐长城保护工作中,文物部门要与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避免某一方自说自话,杜绝因机制不畅造成无序开发或资源浪费。


  山西平遥:千年古城还在“修炼青春”


20201125171311232.jpg

平遥古城  李建军 摄


  “那是我这么多年来见到过的古城最寂静的时刻。”今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发生,一度封住了2800岁的平遥古城。1月23日,平遥县果断关闭平遥古城景区,暂停一切旅游及演艺活动。


  平遥县古城墙管理处工作人员赵文平回忆说:“古城关闭期间,所有人坚守岗位,分守在古城墙全线6.4公里的辖区内,进行安全检查及本体险情查看,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平遥古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乔志翔说,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会同景区公司,在古城主要通道和24个景点设立了30个健康咨询服务点。局里的工作人员深入平遥古城内各个景点、各个街巷排查。“刚关闭景区时,很多游客还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友人坚持要去城内感受一下我们的传统年味。”乔志翔说,县里给各旅游单位下达命令,要求将相关费用无偿退返已经订票、订房的游客,并做好解释工作。大家一刻不敢耽误,连夜对所有宾馆、客栈全面核查,劝返所有外地住宿人员。


  “景区关闭后,我们打造了‘文旅局带你线上看平遥’每日一展,以及直播、‘5G+VR云游平遥古城’等线上活动,还向文旅从业者发起了文化战疫动员。”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杨丽说,平遥古城雷履泰故居景点讲解员郭金风等景区工作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自编曲艺节目,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用歌声、说书、快板、绘画、书法等形式鼓舞斗志、凝聚力量。


20201125171426232.jpg

平遥古城风光  李建军 摄


  古城“闭关”的60天时间里,平遥县领导多次实地查看景点应急值守和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平遥古城景区坚持开展消毒、消防、涉旅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在平遥县的风险等级从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后,平遥古城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对各方面工作检查验收。3月25日,平遥古城城门开启,重新迎接游客。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平遥古城渐渐恢复了热闹劲。在防控到位、消杀到位的保障下,7月9日,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复演;7月20日,第三届平遥国际雕塑节线上、线下同步开展;9月19日,第二十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10月10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


20201125171536232.jpg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平遥古城迎来游客。  李建军 摄


  “我们希望游客对平遥古城的印象不要停留于宏伟、古老,更希望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活泼的古城。”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姚晋峰说,为了让古城“年轻化”,平遥县不断推进平遥古城“青春修炼计划”,打造“平遥礼物”文创产品、直升机低空旅游、平遥古城3D灯光秀等一批年轻人喜欢的优质项目。


  今年,“平遥云涂鸦——古城对你么么哒”系列创作让古老文物变得“萌萌哒”。52集平遥主题原创动画片《古城小镖师》以各种妙趣横生的小动物为故事主角,帮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平遥古城文化内涵。平遥“供养人”雕塑汉服复原活动上,身着大明汉服的平遥“供养人”游走于古城之间,神态、服饰、发型均复原双林寺内的“供养人”雕塑,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关注。


  活动越多、游客越多,平遥古城的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挑战也越大。平遥古城内共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处,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具有突出价值的古民居3798处。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纵横交错,至今居住着1万多名居民。如何保护好古城和其中密集的文物,始终是山西省的重大课题。


  1998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自此古城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平遥县将古城保护列入财政预算,全县目前直接用于古城的保护资金已达1.82亿元,其中针对平遥城墙、清虚观、日昇昌、桑冀二神庙等15处“国保”和省级、市县级文保单位重点开展的修缮保护工程,投资额达4500余万元。


  今年5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托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开展《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修订以来首次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平遥古城违法建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历史建筑和重点文物保护修缮稳步推进,景区景点管理规范有序,非遗项目得到弘扬传承,古城保护已经成为平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此外,以城市提档升级行动为契机,平遥县通过“一街一整体、一建一方案、一匾一艺术”等措施,让城内的不协调风貌有效改善。古城旅游警察大队副大队长赵全胜说,平遥古城景区、社区一体,肩负着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旅游发展的双重功能。今年,古城开展步行街人车混行整治,禁止车辆骑行,并在合适位置规划建设9个免费停放点,进一步保障文物、游客和居民安全。


  “自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平遥古城的游客在20多年间增长了250多倍,景区工作人员数量从1000增加到7万。”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执法队副队长赵建文说,随着工作人员数量增多,平遥古城积极提升古城旅游服务质量。今年7月,平遥县发布了《关于加强古城区内店铺管理的若干规定》《平遥古城修缮历史建筑技术主持制度》等8项制度。8月,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组建成立1个巡查督导小组、4个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开展为期45天的常态化巡查执法行动。


  今年“十一”黄金周,平遥古城再次进入旅游高峰,游客涌进古城大街小巷、旅游景点。平遥古城管委会主任郝昭仁表示,今后平遥古城将加大对线上平台的投入力度,着力跟进5G技术潮流,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将更多活力注入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20201125171705232.jpg

俯瞰平遥古城  李建军 摄


  “我们在享受古城带来的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保护古城、传承文化的责任,把古城保护、发展得更好。”平遥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说。




—记者手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是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彰显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


  丰富完整的历史遗存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根基,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我国通过世界遗产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让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当前,既要使用科技手段更好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要契合百姓需求,多出品位格调高、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兼顾文化传承传播、旅游开发和民生改善。要从深挖文化内涵、做好业态产品创新等层面下功夫,既完善配套、优化环境、打造亮点、强化推介,又把蕴藏在世界遗产当中的“中国故事”挖掘好、讲述好,提炼、打造遗产地文旅IP和精神标识,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后疫情时代,期待中国世界遗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迟到”却更具标志性意义的世界遗产大会。(孙丛丛  郭志清  朱萌)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