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近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在汇集了参赛作品的同时,该展还展出了《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珍贵古籍修复作品,是目前以古籍修复成果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
“巧技天工 古籍修复原则和技艺”单元中详细介绍了古籍修复的原则、技法步骤,以及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与设备等;
“科学助力 古籍保护中现代科技的应用”单元展示了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的技术研究内容及高新设备情况,展现了其古籍修复保护技术的新成果;
“生生不息 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单元通过数字、统计等形式直观展现各个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基地的现状及成果;
“经典重光 重点修复成果展示”单元则介绍了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修复项目等内容,梳理展示国内重要古籍修复成果等,体现了国内如火如荼的古籍修复事业现状。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表示,此次活动是对我国古籍修复成果的具体呈现,也是对我国古籍修复人员水平的实际检验。展览展出了修复竞赛作品和珍贵古籍修复成果共103册件,涵盖敦煌遗书、早期佛经、宋元善本、金石拓本、明清古籍、少数民族古籍等。同时,展出了古籍修复工具设备以及古籍修复用纸等实物,通过修复专家视频讲解、修复师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引导大众深入了解古籍修复技艺,宣传古籍保护理念,营造全社会参与、关注、保护和传承古籍修复技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古籍修复事业发展。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十分重视古籍修复工作和修复人才培养,建立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依托“培训基地、高等院校、传习所”,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招收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使修复人员从不足百人发展壮大至千人。
目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全国附设传习所已达32家,传习导师28位,收徒241人,先后开展了《天禄琳琅》、西夏文献、唐宋佛经、《古今图书集成》、纳格拉洞藏文佛经等修复专项工作。全国古籍修复室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抢救修复古籍总量达到360万叶,古籍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据悉,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汇集了全国21个省43家单位推选的百余册件参赛作品。评审工作目前已经完成,结果将择日公布。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