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和挑战。”4月19日,国家一级导演、电影学者车径行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有2799家影院类相关企业注销或者吊销;同期注销或者吊销的影视类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与此同时,新增数同比下降25%。
对于影视上市公司来说,这样的关头同样难熬。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0日,15家影视上市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超七成公司预亏,累计亏损额至少11亿元。其余盈利的影视上市公司中,也有不少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进入“生死时刻”的华谊兄弟(300027.SZ)在一季度业绩预告中坦言,“作为影视与文旅融合的代表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受到较大影响,整体收入预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月17日,华谊兄弟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将继续集中全部资源强化核心主营业务,加速回归健康发展快车道。目前海口、苏州等四地的实景项目已恢复开园。公司深度参与投资制作的《美人鱼2》等7部电影也进入后期制作。
“影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洗牌是早晚的事,只不过这次疫情把洗牌提前了。”同日,当代东方(000673.SZ)旗下中广国际数字院线董事长助理、副总经理刘迪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但更多会洗掉一些靠影视投机的公司,实际在认真做事的公司应该可以活下来。
举步维艰
“上市公司举步维艰,一批中小影视公司更将会在疫情中倒闭,目前已有不少具备一定实力的影视公司倒闭,或裁员降薪。“4月19日,太平洋证券传媒首席分析师倪爽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4月17日,天津市橙天嘉禾银河影城闭店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极大关注。影城方面无奈表示,在营运成本和疫情双重压力之下,终究没能和大家坚持等到复工的那天。
拓普智库数据显示,这家橙天嘉禾银河影城2019年票房收入达1718万元,在全国上万家影城中排名第566名。具有如此实力的一家影院宣告谢幕,也折射出目前行业的普遍困境。
看到天津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宣布闭店的视频,贵州省铜仁市中影星纳国际影城负责人曾建国(化名)百感交集,就在上周,他刚刚遣散手下十几名全职员工。
“没有办法,公司负担不起了。”4月19日,曾建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近期陆陆续续收到同行转行的消息,他估计,如果这两个月无法开业,将会有更多影院熬不下去。
现阶段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一边兼职卖口罩和茶叶、一边开拓“影院婚纱摄影”新业务补贴支出。但和每个月六七万元的租金相比,这些努力显得杯水车薪。
据媒体报道,国内著名外资影投CGV在近日也开始裁员,比例约30%。
4月18日,CGV一位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确实有同事被裁,但具体比例不太清楚。”
CGV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影投公司之一,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2019年,CGV影投旗下影院的总票房为17.5亿元,在全国影投中排名第四,其上座率和每场平均收益等数据均处于行业中上水平。
产业链下游长时间停摆,中游发行乃至上游内容制作也受到了影响。
4月16日,保利文化(03636.HK)旗下保利影业的一位编剧兼制片人透露,“这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是全面性的,无人能幸免。目前公司全员基本处于停薪留职的状态”。
背靠国有资本有力支持,在去年影视寒冬的大环境下,他和团队手里的四五部影片都得以顺利完成。但如今由于疫情和资金等方面原因,原计划今年开拍的项目仍未能启动,“现在只能待在家里写写剧本”。
一季度大面积预亏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影视股业绩集体下行。除个别以电视剧、娱乐营销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预盈利外,多家电影相关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预亏,万达电影(002739.SZ)和华谊兄弟亏损最为严重。
其中,万达电影预亏5.5亿?6.5亿元,继2019年之后再度成为亏损最多的影视公司。同为院线股的金逸影视(002905.SZ)、幸福蓝海(300528.SZ)预亏也超过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谊兄弟、唐德影视(300426.SZ)、长城影视(002071.SZ)、金逸影视等多家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如今再遭遇疫情“黑天鹅事件”,将面临退市风险。
第一季度,华谊兄弟预亏1.38亿–1.4亿元,唐德影视、长城影视预亏规模相当,预亏两三千万元人民币。
以电影为主业的公司中,只有光线传媒(300251.SZ)一家预盈利,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6.33%―78.17%。与陷入困境的电影公司、院线股不同,电视剧业务占比较大的华策影视(300133.SZ)和营销业务占比较大的华录百纳(300291.SZ)一季度实现了预盈利且净利润同比增长。
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惨淡,影视股股价也几乎跌至谷底。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影视板块整体下跌超过15%,总市值较2019年最高位2646.43亿元跌至2122.42亿元。
刘迪表示,据行业内部对目前形势的理解,影院可能最快9月才能正式复工。如此一来,影视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或将持续低迷状态。
近日,银幕数全美排名第一的连锁院线、万达控股的AMC更传出申请破产消息,尽管万达电影于4月14日官方辟谣称该消息纯属谣言,但AMC现状并不容乐观。
3月26日,AMC发表声明称,公司从4月开始不再支付旗下影院租金,并解雇600名员工,对包括CEO在内的2.5万名员工暂时停职以留存现金。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公司给予AMC院线垃圾评级(CCC-),这意味着AMC确实面临倒闭可能。今年以来,AMC股价跌幅已超过70%。
对于AMC现阶段经营情况等问题,4月16日,时代周报记者向万达电影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加速洗牌
在刘迪看来,多数影院自身就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疫情只是打乱现状的一块“多米诺骨牌”。
数据显示,供给侧影院和银幕数量飙升的同时,需求端的票房增速和观影人次却在放缓。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10―2016年,每年银幕数、影院数同比增幅高达30%甚至40%,2017年以来才回落至20%以下。2019年度新增银幕8843块,银幕总数达到68922块,影院数量为12176家。
2019年国内电影市场票房641.43亿元,增速同比下滑3%;全年观影人次同比增幅为0.58%,远低于2018年5.92%增长幅度,创历史新低。
倪爽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年中国影院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与整个行业集中度分散有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部分过剩产能会被淘汰出局,或被并购,最后可能只有不到1/3甚至1/4的留下来。
抄底资金正在“蠢蠢欲动”,部分上市公司正抓紧机会兼并收购、意图扩大市场份额。
3月8日、9日,上海电影(601595.SH)发布公告称,与上影集团、精文投资共同投资公司,推出总规模为10亿元的全国首只“影院抗疫纾困基金”,首批2亿元资金已经到位。该基金将通过增资、参股、并购等形式为长三角区域内的影投、影管公司注入运营及发展资金。
上海电影此举被外界认为有“抄底”的意味,并引发了其他上市公司效仿。3月20日,金逸影视宣布与天津锦翊投资共同设立总规模为8亿元的基金,围绕影院上下游进行投资。
横店影视(603103.SH)在2019年报中表示,2020年其计划新开60家左右影院,不排除以并购方式布局。
民生证券研究院分析师刘欣在研报中指出,行业内众多中小影院现金流告急,上海电影此次合资成立资管公司,打响影院并购整合“第一枪”。院线行业并购整合进程有望提速。
但抄底并购具体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有影视公司高管持观望态度。
4月16日,某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投融资部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影院停业估计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于全行业来说现金流都是一个挑战。上市公司设立基金的后续融资,未必会那么容易。
刘迪则表示,“大资本现在很小心,小资本和新兴资本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大量并购”。
对上述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先后致电了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对方均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金逸影视董秘办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是否会出现并购潮尚存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影亟待从“量”到“质”的提升转变。
车径行坦言,中国电影在创作层面“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毋须讳言,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当然是中国,但前提是创作水平得提上去。”车径行表示。
转自:时代周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