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生活在博物馆里的猫,会与文物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携手观复博物馆制作的原创儿童剧《观复猫之“喵”》在京举行新剧发布会。该剧以观复博物馆的“镇馆之宠”——“观复猫”为原型,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这群“有文化的猫”的故事。该剧将于11月在首都图书馆剧场上演。
除儿童剧之外,观复博物馆以“观复猫”为主题,已衍生开发几十种图书以及大量的节目、动画片以及各式周边产品等。“博物馆IP授权在所有IP授权中占比很大,既有现成题材,也有创新题材。观复博物馆的“观复猫”就是一个创新的IP。”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表示,对于博物馆藏品,要不断进行创新开发,而不是简单地拿来应用。如今,观复博物馆注册了一系列商标,正在打造自己的品牌。
2016年5月,《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下发,国内各大博物馆都在探索自己的文创产品开发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全国涌现出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明星博物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的开展、示范基地的建设,逐渐培育形成‘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创意’等新型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白国庆介绍。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追求产品外在的风格与内涵,在IP授权领域不断涌现出文博艺术IP授权的精彩案例。但与国际上一些博物馆IP授权比较成熟的模式和完善的体系相比,国内博物馆仍处于IP授权的起步阶段。白国庆表示,在国内,博物馆授权面临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如何规范被授权商家的行为。有一些企业主动找到博物馆寻求合作,但因不了解企业情况,博物馆有很多顾虑。此外,博物馆文创同质化问题也为消费者所诟病,市场上常见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一般为将文物图案简单嫁接到手机壳、书签、等物品之上,手法单一。对于这些问题,白国庆认为,
通过博物馆IP授权与转化,可以拓宽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产品线,扩大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博物馆也可以迅速开拓市场,获授权企业也可以借助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迅速实现产品的更新。
“博物馆IP授权需要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拿来应用,文物与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需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马未都表示,观复博物馆对孩子们开放的IP授权主要与书籍相关,比如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推出了大量关于“观复猫”的图书,希望与更多门类的商品进行合作。他同时表示,希望能借助这类授权大会,与外界展开更多的合作,并能获得版权保护方面的支持,帮他们免除后顾之忧。
博物馆IP合作与授权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经营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还有待业界共同解决。大会上,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与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就包括博物馆授权在内的版权开发展开广泛合作。(记者 窦新颖)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