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孙宜学教授担任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最新成果《“一带一路”与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一带一路”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27日在同济大学举行新书首发仪式。
该丛书基于同济大学在“一带一路”、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华文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广泛的学术资源,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愿景,系统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政策、语言生态、中华文化传播的经验和教训,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规划,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及应对策略,重新设定汉语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内涵与目标、途径与方法、问题与对策、机制保障,进而形成中华文化本土化传播的相关理论,推动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地方模式”,为中华优秀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此前已出版《“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教育》。
孙宜学介绍说,他和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的创建、创新。2016年1月,他担任主编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中华文化之旅》《中华文化问答录》《中外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途径与方法创新》,旨在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为中华语言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同济智慧”。今年8月,《中华文化之旅》签约突尼斯东方知识出版社,将推出该书阿拉伯语版,后续还将出版哈萨克语版、英语版。“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同济模式”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真正走向沿线国家、走向世界?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活动,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同济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同日在同济大学举行。
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在开幕致辞时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同济大学积极打造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与专门人才培养、“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产业合作、“一带一路”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等方面,形成了“同济理论”和“同济经验”,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同济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以《“一带一路”与全球话语能力建设》为题发表演讲。他说,当前世界正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如何能让我们的声音在融合和互动的过程中更多被听到和接受,全球话语能力建设是非常迫切的,需要实践性、有效性、包容性,从而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他指出,无论是何种方式的交流、何种话语的建设,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
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在《中国语言文化国际影响力:以法国为例》的演讲中,回溯了中法两国在文化交流、汉语教育方面的历史。他指出,“走出去”要与“引进来”结合起来,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实现“引进来”的前提,是了解相关国家的“小气候”,包括语言、教育传统和理念、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要充分了解汉语教育在国外的历史和背景。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陈圣来在《“一带一路”与国际文化交流》主旨演讲中结合近年来的出国访问经历提出,“一带一路”不仅是跨时间和跨空间的交流,更是一个跨文化的交流和实践。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和情感表达,会带来观念的创新和思维的碰撞。今天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要使它成为创新思维的发散地和创新成果的共享带,同时也要注重文化承载的多样性。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