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9年票房破100亿的时间被提前了六天,电影《流浪地球》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票房、口碑赢得双丰收,但自春节档之后,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票房还是观影人次较去年同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近日,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一季度成绩单正式揭晓。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电影票房收入共计186.17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02.22亿元,下降了16.05亿元,跌幅为8%;前三个月观影人次总计为4.77亿,较上年同期(5.61亿)减少了8400万,下降幅度达到15%。
其中,1月和3月的单月票房均较上年同期减少10亿元左右,即便唯一实现票房同比提升的2月,在观影人次上也同比下降近2%。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一至五线城市的观影人次都有所下滑,但三四五线城市的观影人次下滑幅度远超一线城市。据媒体报道,某五线城市的品牌院线门庭冷落,即使在黄金时段,随意买两张电影票,都能享受包场的待遇。
票补取消票价上涨
“清明节假期回来和朋友们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原本以为会像春节期间一样人满为患,没想到整个放映厅就我们几个人,用一张电影票的钱看了场包场的电影,观影体验非常棒。”在外省读大学的山东省某五线城市市民王女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而一直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李先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坦言,其实春节过后电影院一直就没什么人。主要是票价太贵了,一般不是特别想看的影片就不去电影院看了,在家上网看虽然观影体验差了点但经济实惠舒适度也不错。
据记者了解,和李先生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高票价被认为是今年观影人次大幅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去年开始经济整体并不向好的大形势下,很多消费者对于电影这种并非必要的消费会有所缩减。
去年底,票补政策全面取消,9.9元电影票已然成为历史。票价上涨直接影响行业大盘。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电影市场总出票量4.06亿张,场次3138.5万场,平均票价38.8元。
从数据上看,今年春节贺岁档确实表现不错,2月票房达到了111.07亿元,高于去年同期。而实际上,虽然票房微增,但是这主要得益于票价的增长,人次却出现了下滑。春节档观影人次1.3亿,相比去年春节档1.45亿的观影人次,下降超过10%。而全国平均票价涨幅也接近5元。
“小镇青年对价格更为敏感,”有业内人士表示,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前一部分观众,本身不是电影受众,因为票价低才走进影院的。“这些都是注水的部分,票补取消后泡沫被挤出,行业也回归理性了。”
不过,在导致票房下滑的因素中,平均票价上升是其一,但并非主因。文化行业首席分析师白雪在对2019Q1电影票房数据点评中说道,在3月平均票价下调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时,票房依然出现近20%的降幅。影片线上线下放映窗口期缩短以及用户对视频平台黏性增强造成部分观影人群流向线上。最后是内容层面缺乏爆款,影片题材还有待深挖和拓展。另外,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的不同观影需求与喜好也值得关注,即对细分市场差异化需求的分析、培育和针对性投放宣传仍有文章可做。
内容匮乏趋于理性
“票房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电影票价格上涨,直接抑制了部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三四五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因此价格的变动导致了三四五线城市观影人数下降。”中研普华研究员覃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二是电影质量下降。这是票房下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如此看来,电影的内容质量无疑更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不少观众看来,相对于票价来说,电影缺少吸引力是影响自身前往电影院观影的更主要原因。
票房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各方都趋于理性,“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观众,内容与口碑都是市场的绝对导向,这依旧是电影产业最重要的增长点,从这一点看,一季度的票房下滑是正常的,毕竟,内容生产回归品质本身需要周期。”影视项目天使投资人凌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上映影片总量来看,今年一季度共上映的112部电影(包含8部重映影片),整体数量不在少数,观众几乎需要每天观看一部新片才能欣赏所有影片,但大多数上映影片却并不具有吸引力与竞争力。
一位娱乐行业资深分析师黄先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坦言,主要是年初《流浪地球》票房和口碑拉得太高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流浪地球》,2019年第一季度的国产电影票房将会表现得更为“灾难”。另外,电影的内容匮乏,这是老问题了,中国电影市场是商业片市场,一味的商业化,带偏了观众审美和价值,封堵了很多优秀文艺作品的出路。
“观影者年纪基本在18-35岁之间,上述人群受教育程度高,对影片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因此,票房的下滑,影片质量不佳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覃崇认为。
门庭冷落供大于求
另外,令人担忧的是,过去几年,国内院线提出“市场下沉”,头部院线品牌在三线以下城市跑马圈地疯狂扩张。往往一座小城市却有很多家影院。
在市场缩水的背景下,银幕数量扩张也并未减速。过去十年,中国银幕数量高速增长。直至2017年,中国银幕数超越北美市场,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最多的单一电影市场。2018年国内全年新增银幕9303块,到年底全国银幕总数已达到60079块。根据拓普数据,进入2019年以来,新增影院511家,新增影厅3200个。
从电影银幕增速来看,三四五线城市银幕增速明显快于一二线城市。有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于2012年,三四五线城市银幕数量分别增加了2.27倍、3.10倍和3.50倍,成为各大院线新增银幕的重点区域。
有媒体报道,在查阅新开业的影院发现,大部分都是赔本赚吆喝的状态。比如3月份新增的重庆渝北重影两江影城,开业两周以来总播放场次499场,总人次240,每场电影平均收益12.56元,平均观影人数0.48。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过去几年,大型院线公司疯狂圈地,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盲目扩张。行业发展到现在本末倒置,(电影)内容跟不上,硬件海量投入也只是“单腿走路”。没有内容支撑,就没有观众,电影院开得再多对整个大盘而言也无济于事。
他进一步表示,依靠跑马圈地来赢得票房的年头已经过去,提高单影院和单银幕产出才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难题。
“供大于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很多小城市常住人口本来就很少,只有重大节日才会有很多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因此,增设过多的电影院必定会导致大多数时间“门庭冷落”。
因此,新增影院前要将市场调研工作做扎实,票房成绩与城区人口(含人口年龄层)、商圈情况、消费水平等多方因素都有关系。
据了解,根据国家电影局去年底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电影院建设发展有五个举措,其中包括:通过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中西部地区(含国务院规定全面比照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的地区)县城(县级市)新建(改扩建)影院,每家新建影院资助不超过30万元,每家改扩建影院不超过20万元。对位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级城市影院的运营发展,给予每家10万元-15万元的资助。
可以看到的是,即便有国家的相关政策补贴做支持,但远远不够亏损的额度。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有内容做支撑。“缓解票房的下滑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影片的质量,而好的电影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时间的积累;当然,加强宣传、降低票价或者有其他优惠是比较直接的缓解票房下滑的手段。”覃崇补充道。(记者 于淼)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