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遗产开发及保护利用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近年来,重庆着力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多措并举,积极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彰显城市魅力。


  底蕴深厚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提出,重庆有好山好水,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城市旅游、乡村旅游、自然旅游、人文旅游发展潜力很大,要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


  近年来,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保护为主、以人为本、传承发展、社会参与”原则,创新实施文化遗产“一体化保护”,着力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城市文脉资源融合,彰显重庆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重庆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处;巴渝古建筑和古遗址5723处、革命文物290处、抗战遗址395处、工业遗产92处。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涪陵白鹤梁题刻、合川钓鱼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8个、名街1个、名村1个,传统村落74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46个、名街5个、名村28个。这些底蕴足以支撑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地位。2019年,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持发掘的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衙署遗址项目获得“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次唤醒了人们对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追忆。


  重庆历史上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文化资源。如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讲好重庆故事,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让更多人享受高品质生活,这其中,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提升重庆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历史内涵及人文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近年来,重庆以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


  文物价值挖掘展现区域文化魅力


  近年来,重庆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当代价值和精神实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通过文物保护调查、发掘、研究、解读,厘清重庆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底蕴,阐明重庆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其中,合川钓鱼城大遗址考古挖掘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合川钓鱼城大遗址是宋蒙(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中重要一环,在宋蒙(元)战争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军事防御作用,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体现了当时川渝军民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从2005年开始,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致力于合川钓鱼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对钓鱼城文物分布情况、功能结构有了较为整体、系统的认识,丰富了钓鱼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填补了区域乃至全国城址考古的诸多空白,促进了对钓鱼城“山、水、城”合一的布局结构与大纵深多重防御体系的全新认识,有力支撑了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带着对钓鱼城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战争价值的思考,2013至2018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袁东山团队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连续主动考古发掘,对城址西部范家堰遗址展开6000余平方米的主动发掘,最终确认为钓鱼城政治军事中心——衙署遗址。范家堰遗址规模宏大、布局规整、轴线清晰、性质明确,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极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其规格形制、空间布局与南宋《平江府图碑》《景定建康志》所绘衙署建筑高度吻合。结合钓鱼城遗址南一字城、古地道既往考古发现及堪舆地望、空间分析,应为《宋史》、万历《合州志》所载淳佑三年(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玠纳播州二冉之策修筑钓鱼城时所徙合州州治,是钓鱼城政治军事中心,该发现为钓鱼城“申遗”提供了重要支持。


  “考古先行,全程参与”,是钓鱼城今后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必然要求。大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资源,合川钓鱼城遗址入选了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钓鱼城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9-2025)》,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开展持续性的钓鱼城大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测绘工作,进一步提炼钓鱼城大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加强遗址保护与展示等申遗基础性工作,扩大钓鱼城大遗址区域和国际影响力,助推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先后承担了《奉节县白帝城大遗址保护规划》《奉节县白帝城大遗址保护工程设计》《万州天生城大遗址公园设计》《永川区汉东城遗址保护规划》等项目,同时开展忠县皇华城、云阳磐石城、渝北多功城等多项山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为重庆的大遗址保护积累了丰富经验。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将按照“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理念,统筹推进重庆山城防御体系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考古工作。大遗址保护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才能让大遗址的文化内涵“活”起来,推动大遗址保护向更深层次发展,将会让深埋于地下的宋蒙(元)战争山城大遗址“活”起来,让文物的生命力得到延续,更让正在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山水清秀美丽之地的重庆增添古韵古香,让文化遗产最大限度惠及民生,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市民文化自信、提升城市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多措并举推进提升城市品质


  第一,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彰显重庆文化魅力。近年来,重庆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当代价值和精神实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挖掘文化遗产资源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重庆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文物保护调查、发掘、研究、解读,厘清重庆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底蕴,阐明重庆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长江三峡文化遗产长廊、大足石刻中华文明展示体验片区和红岩遗址群革命史迹展示体验片区。


  第二,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首位,坚持真实性、完整性、活态化保护原则,组建重庆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实施首席文物专家制度,推进以革命文物和抗战遗址、石窟寺及石刻、三峡后续文物、大遗址、巴渝古建筑为重点的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大足石刻、南岸弹子石大佛等川渝石质文物示范项目。推进三峡后续文物保护利用重大项目,开展奉节白帝城、万州天生城等大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有机保护,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合川钓鱼城遗址、涪陵白鹤梁题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主城九区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将重庆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打造彰显重庆历史文脉和经典元素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第三,建设传统风貌街区,留住城市历史记忆。按照应保尽保、活态利用、塑造精品的原则,重庆开展磁器口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湖广会馆及东水门传统风貌街区、十八梯传统风貌街区、丰盛历史文化名镇、木洞传统风貌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传统风貌街区文物修缮保护项目。实施大礼堂、马鞍山、李子坝、金刚碑等传统风貌街区,以及走马古镇、偏岩古镇、龙兴古镇等景观品质提升项目,推动文化遗产综合利用和集中展示,把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到城市建设各方面,让城市既有外延,更有内涵,彰显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第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丰富市民文化体验。重庆推进渝中区通远门城门及城墙、太平门城门及城墙、朝天门城墙等展示工程,加强老鼓楼遗址、多功城遗址展示及考古公园建设。开展重庆与俄罗斯联合考古科研合作,提升重庆文物行业形象。组织“重庆文化遗产宣传月”等系列活动,提升文化遗产工作的展示度和呈现度。通过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申遗”,让重庆珍贵文化遗产享誉世界,不断释放重庆特色文化影响力。(袁东山)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