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旅IP产业奋力前行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1-12





  近几年,文旅项目投资风起云涌,不仅仅是传统建筑空间、商业业态的变革,更是内在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乃至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的质变。
 
  盘点2018年,文旅融合无疑是业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8年4月初,从中央宣布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开始,坊间便有了“诗与远方在一起了”的美好憧憬。一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
 
  2019年,文化和旅游系统正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鼓起风帆,奋力向前。
 
  潜力巨大
 
  旅游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内涵与品质,又决定着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但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国文化遗产众多、古迹古镇遍地,不少区域性文化也独具特色看点,引来各路资本投资。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旅游业将呈现出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和产业现代化五大趋势。旅游IP只有结合当前背景,从多角度进行深化融合,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才能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助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
 
  中研普华研究员罗帆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文化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景区、营造景观以获取投资收益,而是通过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为旅游产品以获取文化附加值。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和创意,两者相结合的外显形式就是IP。像借助IP开发的亲子旅游、影视IP+电影小镇旅游、动漫IP+文旅小镇旅游等新的创意模式发展迅速。
 
  中国旅游业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罗帆认为,在这个新阶段形成两个重大动向并且在彼此加速融合之中,一个动向是打破空间约束、实施资源、产业、市场融合式发展的全域旅游趋势,另一个动向是以弘扬文化主题为导向的IP文旅发展趋势。全域旅游实现了文旅外延的最大化,而文旅IP则推动了文旅内涵的最深化。可以说,“全域旅游+文旅IP”构成了当代中国旅游业发展最引人关注的战略方向。
 
  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代,城乡居民丰富多彩的当代文化极大丰富了旅游资源和产品体系,游客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异地生活方式和日常文化消费的分享需要,极大拓展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空间。旅游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新的渠道,也为文化创造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五年,旅游与文化的深化融合将加速国内旅游特别是都市休闲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更趋日常化、休闲化和品质化。
 
  融合发展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年轻人主导的散客化、去中心化、“小确幸”生活方式的变化,游客的出游动机、组织方式、消费内容与消费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在旅程中不仅要看不一样的美丽风景,还要分享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景观之上是生活”“最美的风景是人”等观点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现在旅游经济运行的主导权已经从资源方转向了需求方,或者说游客主权的时代来临了。
 
  可以说,过去的旅游更强调风景和历史,现在更强调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生活是不能靠躺在过去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上睡懒觉的,我们得有面向当代生活、面向未来的文化创造。靠有吸引力、有文化内涵的商品才能吸引游客,文旅IP才能更有市场。
 
  南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林慧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互融合才能走得更远。
 
  景区建设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林慧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用创意设计、创新产品来提升景区品质。既要增加景区的科技元素,更要挖掘文化内涵。要建设好的景区,起码要具备一流策划创意、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施工建设、一流的市场营销、一流的服务队伍才能打造出旅游的精品。
 
  早在2017年上半年,文化部先后出台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到,“到2020年,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促进休闲娱乐消费的作用更加明显,培育5—10个品牌效应突出的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区,支持建设一批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城)镇、旅游度假区,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
 
  林慧超告诉记者,从地域文化中捕捉演绎旅游业的闪光点。旅游的价值体现在它的差异性,让游客感受到生活在别处。因此,在旅游体系中的各个要素都渗透浓郁的地域文化元素。
 
  林慧超为记者举例,从旅游形象传播上,将壮族文化中的符号、色彩、造型、轮廓等融入服饰、餐饮、礼仪、舞蹈、雕塑各个方面。
 
  在酒店建设个性化塑造上,近年来已出现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酒店、从外部的建筑到内部装修以及服务,处处透露着民族文化的元素。
 
  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近年来推出“南宁礼物”设计大赛,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设计,研发具有南宁民族性、特色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如壮锦手提包、壮锦丝绵、沙发靠枕、壮族美食等,使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带动了市民创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文化走多远,旅游就走多远。两者间完好的结合,不但推动经济的发展,也使文化得以传承,旅游更有内涵。林慧超强调。
 
  实际上,文旅IP产业发展至今,业界已有许多成功探索。如华侨城集团多年来深耕文旅融合,打造了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文旅品牌。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华侨城的文旅品牌更具吸引力,2018年十一假期,其旗下旅游企业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增长26%,创历史新高;同样深耕文旅产业的宋城演艺,2018年十一假期,旗下各大旅游区共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
 
  文旅IP的发展,令业界看到了新的发展前景和契机,研究员罗帆对如何推进文旅IP产业发展也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罗帆强调,要做好文化旅游IP产业首先要通过对当地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创意和商品化,有效增强当地旅游的吸引力和附加值。
 
  其次,文旅IP企业应该提供具有人文情怀的产品、度假景区或主题公园,并以这种文化为理念向人们提供热门的休闲娱乐作品和服务。最后,依托真正有价值的IP,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有价值的文化氛围,顺势而为,打破旧模式,开启新组合,才可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记者 刘昱汝)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