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目光向他们聚集;这一刻,掌声为他们响起。
11月17日,辽宁人民会堂。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隆重表彰95名“辽宁工匠”。钳工、车工、电工、工艺美术师……来自生产和服务一线、默默无闻的能工巧匠们披红挂彩,登上领奖台,接过证书,荣光闪耀。
如此大范围、高规格的表彰,充分体现了我省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关爱,彰显了我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决心和意志。
于辽宁人来说,工匠精神并不陌生。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新中国第一枚国徽、印在1960年版2元人民币上的我国第一台普通车床C620-1……曾经,辽宁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全国第一,一个又一个先进经验。而这背后,哪一项不凝结着一线产业工人的智慧和心血?
可以说,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刻印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的以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工匠精神,成就了“共和国长子”的荣耀与辉煌。
目前,辽宁共拥有产业技术工人460万,其中高技能人才108万,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近年来,我省的经济之所以能够筑底企稳、稳中向好,离不开产业工人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实际行动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些,对于我省来说尤具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与背景之下,辽宁要再展工业宏图、再创工业辉煌,急需驶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快车道”。其中,如果把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等视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一大批劳动者身上的工匠精神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
当前,辽宁振兴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政治坚定、技术精湛、技能超群、精益求精的“产业大军”。而对于广大工人来说,今天的舞台,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更加壮丽。希望全省广大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加强学习、苦练本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工匠精神,匠心为本。匠心搏动,需要激励,需要呵护。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和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广大工人有社会尊严、职业尊严,有“里子”,有“面子”。各高校要按照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鼓励和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要发挥技术工人培养主阵地的优势,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人才。各类企业要积极为技术工人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以事业、以感情、以待遇引才、留才、育才、用才。
“我们处在一个匠心回归的时代,更是一个匠才辈出的时代”“让我们在劳动中体现价值、感受快乐、实现梦想”……表彰大会上,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栗生锐的倡议,道出了广大产业工人的共同心声。愿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他们播洒充足的阳光雨露,让工匠文化厚植人心,让工匠精神永续传承。唯此,振兴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强大的支撑、可期的未来。
转自:辽宁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