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上海微短剧发展白皮书及"繁花"计划,举行微短剧创新与发展论坛……6月23日至27日,第30届上海电视节在沪举行。期间,已经成为视听内容领域"新力量"的微短剧动作频频,行业发展备受关注。而刚刚落幕的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发布微短剧创作计划,今年将完成700部微短剧。
其实,不只上海,近来,国内多地纷纷布局微短剧赛道,以"微短剧+"模式赋能产业发展。中国作家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4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首次超越同年电影票房总额,成为重要增长点。
然而,在这一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盗版等版权问题也日益凸显,亟待化解。
版权保护问题受关注
在一些涉及微短剧的盗版案件中,有观点认为,因微短剧内容制作成本低、内容低俗,不应给予其和长剧同等级别的保护。这一观点在业界引发争议。"微短剧如有明确的主题、故事主线,体现了作者在选择素材、拍摄角度、表现手法及画面编排等方面的独创性,应被认定为视听作品,从而受著作权法的保护。版权保护不分'长短',无关题材,应当给予微短剧和长剧保护同等级别的对待。"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文艺作品之一,微短剧的版权保护并没有制度障碍和司法瓶颈。如果放任微短剧侵权盗版成风,或给予低水平保护,无疑会弱化全社会尊重版权的意愿和意识,最终动摇权利人保护版权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也表示,无论创作成本高低、篇幅长短,只要具备独创性,即依法享有复制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专有权利。若因制作成本低而降低保护标准,将动摇著作权法鼓励创作的立法根基,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导致优质创作者因收益无保障而退出市场,低俗、抄袭内容将借盗版泛滥,最终损害公众文化选择权。黄尹旭强调,微短剧作为视听作品的创新形态,其凝结的智力劳动与长视频、文字作品等传统形态并无本质差异,法律对其版权的平等保护,是实现相同权利、相同保护的应有之义,更是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基础前提。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盗版微短剧的侵权行为也采取了独创性表达的审查标准,切实保护微短剧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李世刚认为,内容品质的高低等属于监管审查范畴,不能成为降低版权保护力度的理由。如今,微短剧精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制作成本也在提高,侵权盗版无疑会影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强化版权治理是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议题。
由此可见,无论是微短剧还是长剧,只要创作者付出了智力劳动,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寻求多元保护路径
生命周期较短的微短剧,一旦遭遇盗版,及时叫停是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微短剧权利人在维权时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困境:相关视频平台投诉处理效率欠佳,有些 MCN(与内容创作者合作或直接生产内容的实体或组织)提交虚假版权材料以规避侵权核查等,导致诉讼周期长、成本高等。
对此,李世刚认为,基于微短剧自身产能巨大、迭代快速的特性,传统确权和侵权责任模式难以全面覆盖其版权保护需求,有必要构建微短剧版权保护的多元路径:首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在微短剧版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引入人工智能监测和数字水印技术,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比对技术实现侵权内容的高效识别与拦截,提升创作者和平台的版权保护能力。区块链存证则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版权保护确权、取证的难题。其次,加强版权保护的前置性,提高微短剧维权效率。传统影视版权保护的"事后追责"模式无法匹配微短剧快速、短暂的传播特性,对此,平台方可以对侵权行为实施主动治理与事前拦截,对用户上传内容进行合理审查。平台应与微短剧权利人密切合作,开启快速投诉渠道,明确审核标准,快速完成投诉处理并下架盗版内容。此外,相关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2024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发出倡议。各方利益相关者应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微短剧版权保护挑战,形成高效统一的维权机制。
盗版内容不仅严重挤压正版市场、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收益,更严重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微短剧行业亟待构建版权保护生态。"袁真富表示。他认为,构建这一生态,单靠微短剧制作方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共建,从技术治理、行政管理、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等多个层面,推进微短剧内容治理,助力微短剧版权保护。尤其是作为整个网络版权生态的重要角色,网络平台应主动作为,建立更加高效、协同的侵权治理机制,成为保护微短剧产业的关键力量。如平台可以支持原创用户授权开通"阻止相同侵权内容传播"功能,以大幅降低重复侵权投诉的成本,探索"一次投诉、长期管控"的治理目标。"只有依靠平台、行业、行政和司法的协同共治,通过全链条、全方位的立体保护,防止侵权盗版和低俗生产的恶性循环,才能让整个微短剧产业链更有信心、更有创意、更有回报。"他强调。
微短剧版权保护问题备受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5月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的"剑网2025"专项行动中,就将包括微短剧在内的视听作品作为版权整治重点之一,重点打击非法搬运、传播、售卖这类作品的侵权行为,加强对网站平台帮助侵权治理,为网络视听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版权保障。(记者 窦新颖)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