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子翔:以玉为师 化瑕为瑜
——新锐玉雕师创作95于田料《观沧海》诠释天人合一
在2024年北京国际珠宝展中,玉出东山艺术顾问、新锐玉雕师聂子翔的95于田料作品《观沧海》引发业界关注。这件以“顺势而为,化瑕为瑜”为核心创作理念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和田玉95料的独特美学,更揭示了一位当代玉雕师对传统“天人合一”哲思的深刻理解。
【与玉对话:发现材料本真之美】
“雕玉最高的本事,不是把想法强加于玉,而是将玉本身蕴藏的美牵引出来。”聂子翔手持作品向参观者解说。在《观沧海》的创作中,他选择保留95于田料标志性的“钉子”——这些曾被视作瑕疵的白色晶状体,经立体雕琢转化为纷扬的雪花,与将军甲胄的冷峻质感形成诗意呼应。
这种“因材施艺”的智慧源于日复一日创作积淀。面对近年价格飙升、存量稀缺的95于田料,聂子翔始终秉持敬畏:“每块玉料都是天地馈赠的孤本。就像老师教导的,要先读懂材料的语言,找到最适合它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机械堆砌技艺。”
【势能美学:瑕疵重生的东方哲思】
作品侧面起伏的轮廓线尤为引人注目,聂子翔称之为“势能雕刻法”:“和田玉的肌理自带气韵流动,那些被常人忽视的料形起伏、颜色过渡,恰恰是雕刻师应该追随的天然轨迹。”在《观沧海》中,他巧妙利用玉料原生的弧度,通过深浅浮雕交替呈现雪落甲胄的动势,使静态玉石产生风雪席卷的时空张力。
这种创作理念与95料的特性深度契合。该玉种特有的青白基底如覆霜戈壁,交错分布的钉纹恰似雪落轨迹。聂子翔通过三个月反复琢磨,最终确定“以瑕为瑜”的方案:“当钉纹被雕琢成立体雪花,那些原本割裂的白色斑点,反而成为贯穿作品的视觉韵律。”
【守正创新:当代玉雕的传承答卷】
作为玉出东山艺术顾问,聂子翔在传统与当代间搭建着桥梁。公司总经理陈焕辉评价道:“子祥的作品总能在材料局限中迸发创意,这种‘不争而争’的创作观,正是对‘梓庆为鐻,天人合一’古训的当代诠释。”
聂子翔表示:“在机械化复制的时代,我们更应坚守‘一料一灵魂’的手作精神。每件作品都是人与玉的深度对话,这份独特性才是传统工艺的真正价值。”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