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中求“变” 传统之美“新”意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1-23





  剪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广受各地群众喜爱。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特别是在节庆时令,传递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两天,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剪纸艺人们正在抓紧赶制蛇年春节的剪纸订单。她们巧妙地将蛇年元素融入作品之中,灵动的蛇形图案、寓意吉祥的蛇年窗花等,为春节增添了喜庆氛围,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余泽玲介绍,这是一幅《安塞打腰鼓》,每年到春节安塞有打腰鼓闹红火的习俗,所以她剪了好多民俗的闹红火的元素。马上到蛇年了,她还剪了一幅“蛇盘兔”,“蛇盘兔”在民间来说是“蛇盘兔必定富”的寓意。


  根植于民间沃土的河北蔚县剪纸起源于明代。清代末年,剪纸工具改革,由“剪”变成“刻”,经历了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传承发展,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剪纸新流派。


  二十世纪初,蔚县剪纸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其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2009年,蔚县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蔚州博物馆讲解员张喜峰表示,蔚县剪纸不断地吸收和继承一些比如说木板、水印窗花、刺绣、雕刻,还有水墨画等多种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优点,经过几百年不断地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融合型的剪纸艺术。


  这些天,蔚县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佃亮正忙着为农历蛇年创作新的剪纸作品。他致力于剪纸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推广,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


  蔚县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佃亮介绍,现在在色彩方面,他们进行新的突破,而且是手绘,叫“点彩+彩绘”的技术,就是中国剪纸画,它突破了掉色的难题。


  目前,蔚县剪纸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典种类达6000多种。全县形成了28个剪纸专业村,剪纸专业户和作坊1100多个,剪纸从业人员3.8万人,年生产剪纸约600万套。


  江苏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立春之日,当地人们剪纸为春花、春蝶等,作为女子头饰或装饰于家中,逐渐形成剪纸报春的习俗。唐宋乃至明清时期,扬州剪纸与扬州刺绣结合,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2006年,扬州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庞建东介绍,扬州剪纸,最早就是剪花样,就是用白的纸剪好了各种花卉的图案,贴在鞋子上或者衣服上,由绣工来按照这个样子来绣。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一般以素色为主,其表现手法和中国画白描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庞建东介绍,他剪的这个蛇是“五福灵蛇”,就是长寿、富贵、安康、好德、善终融一体,福字中间盘了一条蛇。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祝贺福人民幸福安康。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