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天音是网易云音乐推出的一个人工智能音乐创作平台,2024年5月,该平台对用户开放使用权限。近日,网易云音乐副总裁李巍在第十届中国国际音乐产业大会上分享了该平台的使用情况,他们发现,利用这一一站式人工智能音乐创作工具,能降低创作门槛,让音乐爱好者的创作更加高效。
中国国际音乐产业大会由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数字音乐示范园区主办、无限星空音乐集团承办,大会现场,很多音乐人与李巍有同样的感受。近年来,我国音乐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音乐创作群体迅速扩大。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在会上表示,新兴技术为音乐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这一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一系列问题,亟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作品版权保护体系。
激发创作热情
中国传媒大学于2024年6月发布的《202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4695.62亿元,同比增长10.75%。报告特别提到,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代表的科技赋能,正在逐步深刻影响整个音乐产业的行业变革、业态创新和生态重建,为推动我国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时代征程。
人工智能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显而易见。唱吧创始人、CEO陈华在会上表示,优秀的人工智能工具和音乐人结合起来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唱吧平台已添加了人工智能音乐频道,鼓励用户翻唱、传播这些音乐。氧气音乐节总导演兼经纪人俞真也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很好的工具,能辅助更多的年轻创作者创作出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音乐节上,能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久前,他们曾和一个人工智能平台合作,乐迷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生成属于自己的歌曲,这种互动受到了乐迷们的欢迎。但他同时表示,音乐创作不能完全依赖人工智能,创作者的个人想法、思维和逻辑非常重要。
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理事长王野霏看好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他表示,2023年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小试牛刀”,2024年则取得了可喜成绩。知名音乐人宋柯曾告诉他自己用人工智能创作出5首歌曲,很好听。“这说明一些音乐人开始把人工智能作为有力的武器应用到音乐创作中,成为重要的力量。”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音乐创作的新纪元。音乐创作软件的广泛应用极大降低了音乐创作门槛,由此推动音乐创作群体迅速扩大。”于慈珂表示,音乐平台上音乐作品稳步上升的趋势,彰显了大众高涨的创作热情。
在新华网总裁申江婴看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音乐的创作、传播与消费。利用前沿技术不仅可以为音乐提供更好的版权保护,同时也可以为音乐产业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如打造视频彩铃等数字化内容产品,创新音乐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推动音乐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创新版权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能让所有音乐爱好者都可以成为音乐创作者,由此推动音乐产量呈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版权问题--人工智能创作出来的音乐有没有版权?”会上,陈华重提在业界引发广泛争议的话题。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版权保护问题,业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具有独创性,不能满足作品构成要件,不享有版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有独创性,其进行了创新性表达,能创作出新作品,应该受到版权保护。
联合娱乐 CEO、乐评人王磊也认为,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不享有版权,因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具有独创性,其只是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只能提供创作灵感,帮助人类进行创新。
除了人工智能生成物能否获得版权保护争论不断,人工智能利用数据进行训练存在的版权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当下,人工智能未经授权进行数据训练引发的侵权纠纷时有发生。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现,有助于音乐的创作与传播,但如果使用他人作品进行人工智能训练,就需要获得许可。
对于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版权保护挑战,于慈珂表示,区块链技术的问世开辟了新的道路,一些平台已经率先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精细的版权管理链条,对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进行保护,使版权信息全程不可篡改和全程可追溯。
良好的版权保护生态有利于精品音乐作品创作。为了推动优质音乐作品创作,此次大会现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无限星空音乐集团携手新华网、咪咕音乐、微博音乐、中国广告协会等单位共同启动了“新声音乐”青年音乐人扶持行动。无限星空音乐集团创始人兼 CEO唐月明表示,该扶持行动将为青年音乐人提供音乐创作指导、作品展示推广等多方面的扶持,助力他们在竞争激烈的音乐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推动更多优秀音乐作品的诞生。
于慈珂表示,展望未来,在版权创作方面,音乐产业将继续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方向演进,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普及、6G技术的研发推进,超高速低延迟的环境将为音乐作品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版权保护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版权保护手段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在此背景下,音乐产业将加速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比如和虚拟现实、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产业结合,开辟出更加多元的音乐消费场景。(记者 侯伟)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