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20世纪60年代开始,河南许昌鄢陵县豫剧团的演员们,拉着自制木板车,行走阡陌、坚守田畴,到千村万户送戏,让豫剧在田间地头经久传唱。历经60载,从最早的板车、架子车,到如今的大篷汽车、流动舞台车,时代在变迁、设备在更新、曲目在创新,不变的是一代代剧团演员们服务乡亲、文化惠民的初心……(据8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数字时代,网络短视频如潮水般涌来,影视产业更是繁花似锦,人们只需轻轻一点手机屏幕,便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艺术盛宴。然而,就在这绚烂夺目的网络之外,我们被一个坚持为农民唱戏、送戏到田间地头的老典型,被一个县级小剧团60年的默默坚守,深深打动了。感动之余,脑海里不禁浮现一连串的疑问:在网络短视频和影视产业发达的今天,“板车剧团”60年送戏下乡,在坚守什么?它的市场和未来在哪里?
“板车剧团”坚守的,首先是送戏下乡、服务乡亲的初心。“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在剧团里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更是“板车剧团”60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承诺。岁月流转,设备从简陋的板车升级为现代的大篷汽车、流动舞台车,人员换了一波又一波,但那份服务乡亲、文化惠民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尽管这里舞台不够大,尽管常常累得饭都吃不下,但团长和演员们表示,虽然辛苦,但看到台下村民热切的目光,听到发自内心的喝彩,就又有了力气。这种坚守舞台、为老百姓唱戏的朴素情怀,深藏在一代代演员心底,共同携手将豫剧之美播撒到千村万户。
“板车剧团”坚守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也是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新鲜与刺激,却忽略了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豫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任何网络短视频都无法替代的。而“板车剧团”的演员们,用60年的暑来寒往,用双脚和汗水,将古老戏曲的旋律和故事送到每一个需要文化滋养的乡村角落。他们的守护穿透风霜岁月,让这份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土地,在田野间生根发芽,让乡亲们在忙碌之余享受到来自乡音的心灵慰藉。
“板车剧团”坚守的,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表达,更是乡亲们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古老的民族艺术门类因各种原因而濒危或消亡。这个来自县城的“板车剧团”用坚守60年的实际行动表明,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就能够让优秀艺术顽强挺立、就能在创新中焕发新生,从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他们不仅为乡亲们送去了欢乐与感动,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板车剧团”的未来之路或许并不平坦。面对时代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板车剧团”并没有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他们在保留传统戏曲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剧目内容、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以更加贴近时代、贴近观众的方式呈现豫剧的魅力。同时,他们也在尝试继续深化与新媒体的合作,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扩大影响力,拓宽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让更多的人、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豫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在这个网络短视频和影视产业发达的今天,有人嗤之以鼻,有人笑他们傻。“‘板车剧团’还有市场和观众吗?”答案,其实早已蕴含在他们60年如一日的坚守之中;也书写进这如同一股清流,缓缓流淌在中原大地田间地头的“板车剧团”传奇里。
正如他们60年来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刘 萍)
转自:河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