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博物馆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都有,展示方式也丰富多彩,小孩非常喜欢。在博物馆里,我们还会预约讲解员,孩子听得认真,学得快乐。”北京市民王女士说。前不久,以“博物馆之城——让学习更快乐”为活动口号的2024北京博物馆月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启动。活动将持续至6月18日。
北京博物馆月包含四大主题周,即展览周、文创周、电影周、阅读周,推出了“百馆千展万人观”、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周末文创市集、“博物馆+电影”、“博物馆+阅读”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
展览丰富多样
“大运河跨越2500多年,奔流近32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二层三号展厅内,不少游客围在华北大平原地形图前,聆听讲解员解说运河历史。随后,众人来到博物馆“京华通惠、运河永济”主题陈列前,观看大运河沿线各地各朝代珍贵文物荟萃,了解运河的发展变迁。展厅中长达27.4米的运河图卷,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大运河畔的繁盛景象,让人为之震撼。
“快看,黎阳仓在我们的家乡。”看到大运河沿线的大型转运槽仓——黎阳仓遗址图片,小游客王嘉嘉特别兴奋,赶忙拉妈妈一同观看。最近,他们听说北京有博物馆月活动,专门从河南赶来北京。“这里的展览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已计划多去参观几家博物馆。”王嘉嘉说。
中国农业博物馆浓缩了上千年的农业历史,让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成就,这里也被称为“立体的农业百科书”。其7号馆的青少年农业科普馆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不少小朋友参与体验“好看又好玩、动手又动脑”的互动项目。“这里可以让孩子了解农业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农业的兴趣。”一位家长说。
“增长知识,值得参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货币的起源也很奇妙。”“我本以为钱币是个简单的东西,通过参观,我发现它的奥秘还真不少……”打卡中国钱币博物馆的游客在留言册上写下参观感受。
方寸之间,阅尽千年。“这里收藏的货币,从春秋战国,到最新的第五套人民币,应有尽有,堪称钱币博物馆之冠。”有游客一边打卡拍照,一边对记者说。
玩法体验新奇
北京博物馆月期间,北京各大博物馆相继举办集知识性、场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主题活动,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创意,让市民游客玩得开心、体验新奇、学有所得。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小铺门前,一台科技感十足的AR数字照相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拍照。北京市民王女士和孩子在照相机前摆好姿势,相机很快捕捉到她们的面部特写,几秒钟后便生成了燃灯塔、镇水兽、中国龙等不同定制主题模板的专属影像写真,国潮味十足。“这个装置简单好玩,拍出来的照片太符合大运河的氛围了!”王女士说。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在文创周期间设置了“运河风物”“运河小铺”“首博文化”等10余家博物馆的文创摊位,展示一系列古都文化、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同时,非遗传承人也在现场亮绝技,展示花丝镶嵌、通州骨雕等传统技艺。
北京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最近迎来了不少研学团。博物馆副馆长韩晓燕介绍:“博物馆充分挖掘文物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推出开笔礼、谢师礼、中考誓师、成人礼、释菜礼、入泮礼等古代礼仪体验活动,原汁原味还原古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礼仪,让孩子们在国学礼仪中充分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场名为“曲折尽致——童寯的园林世界”展览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展览通过近百件(套)珍贵手稿、信件、测绘图、老照片等展品,展现童寯(著名建筑学家)在园林、建筑、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在艺术、文学上的造诣。展览颇有巧思,策展人制作了一个抽拉互动装置,观众轻轻拉开,就能看到童寯在欧洲期间及回国后画的西方建筑和东方园林绘画作品。
馆城深度融合
不久前,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关于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的公示》,位于北京的10家博物馆入选,其中,中央博物馆8家、市属博物馆2家,市属博物馆即园林博物馆和香山革命纪念馆。至此,北京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原有18家基础上,增加到28家。
“‘馆城融合’是我们正在推进的目标,希望让博物馆和城市融合得更紧密,和人们的生活融合得更密切,学生可以在博物馆里上课,博物馆也可以‘走进’社区、车站,让大家随时随地感受到‘博物馆之城’的氛围,最终把北京打造成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说。
在中国海关博物馆,一位小小讲解员正向观众介绍中国海关发展历程,结合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品、照片和档案资料,她声情并茂地向观众讲述了海关历史,以及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海关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
这位小小讲解员是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初一学生王雅霏,她说:“期待更多小朋友、大朋友参观中国海关博物馆,和我共同鉴赏会说话的藏品宝贝,体验海关人把守国门的钢铁意志……”
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考古博物馆承办的“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正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我一有时间就会到博物馆参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名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大一学生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整个中华文明变迁历程的视角,讲述了更加宏大的故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当谨记历史的兴与衰,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
“让文物、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面对新时期的“博物馆热”,文物系统和各大博物馆要从理念上主动拥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需求,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空间。博物馆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是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新空间新平台,要让博物馆真正走进人民生活。(记者 魏 彪)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