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据对全国7.3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3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表示,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文化企业发展持续回升向好,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娱休闲行业快速恢复,文化新业态行业带动效应明显,文化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2023年,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由上年下降14.7%转为增长63.2%,两年平均增长18.0%。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表示:“一系列政策措施释放了明确的信号,鼓励人民群众体验优质文化产品,享受美好生活。”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宣布启动“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众多行业协会以及重点文旅企业纷纷推出优质产品和惠民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表示,我国文化消费热点层出不穷,下一步,文化企业应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趋势,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释放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潜力,推动新型文化消费。
新业态带动效应明显
通过卫星遥感、数字孪生等技术再现北京“最美中轴线”,借助精巧别致的中轴声音邮筒定制个人专属有声明信片,跟着数字“放大镜”看国宝文物如何“活”起来……在2023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上,文化科技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种可能。
过去一年,文化新业态发展喜人,带动效应明显。2023年,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0.9%。其中,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数字出版、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互联网搜索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6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增速较快。
陈楠分析,文化新业态之所以高速增长,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二是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撑,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三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四是文化新业态企业不断创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王青亦认为,文化新业态需要从新技术、新人群和新产品3个维度观察。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将进一步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向,为受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数字娱乐、虚拟现实体验和在线文化内容的需求大幅增长。新业态下的新产品伴随着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不断涌现,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创意空间、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对鼓励类的文化产业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实完善,沉浸式体验、数字音乐、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列入鼓励类。这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王青亦表示,未来,文化新业态行业仍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文化新业态是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将颠覆性地改变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为新时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关键动力。(记者 张雪)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