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推行“分区售票”,你能接受吗?近几年,全国多家影院悄然上新“分区售票”,即根据座位和观影效果的差异,在观众席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影院会划分为特惠区、普通区、优选区等2至5个不同区域,相应差价也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有媒体报道少数影院的分区差价已高达14元。
“分区售票”激起舆论场不小的“水花”。赞同者有之,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比如演唱会、音乐会等文娱领域的同类做法早已被接受,为何就不能将这一耳熟能详的规则推至影院?再比如,偌大的影院本就存在观影效果的差异,体验感不佳的位置与“C位”同价,似乎有失公平。反对者亦有之,比如有人认为这是影院在“变相涨价”,是挖空心思让消费者多付费;也有人认为影院设置的最佳观影区过多过滥,有限制消费者的选择自由之嫌。
那影院“分区售票”常见吗?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1日,全国11722家影院中已有2068家推行“分区售票”,占比为17.64%。而在部分一线城市比如上海,327家影院中有超过80家实行这一规定,占比更是高达24.46%。既然影院“分区售票”在全国具有一定普遍性,且观影这一文娱活动关乎亿万消费者的切实利益,那确有必要认真对待、充分讨论,拿出有说服力的举措平衡各方利益、回应社会关切。
客观讲,影院“分区售票”的本质是商业经营技巧问题,并不构成所谓对消费者的侵权。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营主体的影院拥有自主定价权,可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及时调整价格范围。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定价必须建立在相关信息透明公开的基础上,让消费者得以一窥分区价格、充分作出选择。然而,现实中总有商家打起“歪主意”,如有媒体曝光,郑州某影院提前锁定线上的特价区,迫使消费者只能购买价格较为昂贵的“C位”;再比如,高达十多元的分区差价令不少观影者直呼“离谱”。凡此种种皆说明:影院不仅要依法经营,价格讲究“靠谱”;同时更要诚信经营,行为讲究“在谱”。
“分区售票”效果几何?这只能留待市场检验、给出答案。但在此过程中,影院不能被动等待,而应在多方面优化服务措施、提升观影体验。从部分影院的成功实践看,分区不必太多、分区差价不宜过大、给体验感差的区域真正降价等做法,不失为有益借鉴。总而言之,只有市场接受了、观众认可了,电影院“分区售票”才能行得稳、走得远,进而转化为人们的消费自觉。(静子)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