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堵偏门”更要“开正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29





  国家文物局不久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一手抓自身提升、一手抓外部规范,“开正门”“堵偏门”,不断提高自身讲解服务能力,加大社会讲解规范和引导力度,全面提升讲解服务数量和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参观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公众对博物馆高品质文化供给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少博物馆都“一票难求”。然而,在火热的博物馆参观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


  为了更好地参观游览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少游客选择花钱购买讲解服务。然而,一些讲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引来吐槽不断;有的讲解员音量扰人,还经常霸占展品前最佳观赏位置,影响看展秩序;更有一些所谓“野导”,不仅讲解内容漏洞百出,还把野史当正史,混杂着成功学、低俗黄段子,糊弄误导观众。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讲解工作搭建起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公共服务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这些歪曲史实、戏说历史、扰乱秩序的行为,与博物馆应有的教育功能背道而驰,不敬畏文物、不尊重史实,严重影响游客的参观质量,甚至会遗祸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博物馆不是信口雌黄之地。确保知识传播的客观性、准确性,是博物馆讲解的要义。因此,《意见》要求,要“堵偏门”,要通过提前报备、检查巡查、社会监督、网络监测等方式,把信口开河的“野导”纳入“黑名单”对其重点监测和管理,坚决杜绝博物馆内的“黑嘴”“胡咧”。


  “堵偏门”更要“开正门”。博物馆黑讲解滋生,与博物馆讲解服务供给不足不无关系。《意见》要求,适度增加固定时段免费人工讲解频次,定期组织博物馆馆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或策展团队开展公益讲解活动,不断增加优质讲解服务供给。尤其是面向青少年观众的讲解服务,应做好馆校对接,加强教师培训,促进课堂教学与现场讲解的有效衔接。


  “堵偏门”并不是不允许社会讲解,而是要规范社会讲解。规范的社会讲解是博物馆讲解力量的补充,也是游客现实的需要。因此,博物馆应探索申请备案、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等机制,将信用良好的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列入“白名单”统一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讲解“开正门”还有更多的形式。推出智能语音导览、虚拟讲解、云讲解等自助讲解方式,有助于观众获得更便捷讲解服务,弥补人工讲解供给不足。加大藏品资源公共信息开放力度,推出展览内容简介,引导观众提前获取相关文物和历史知识,做好观展准备,亦有助于提升讲解服务效果。


  博物馆讲解很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既“堵偏门”又“开正门”,才能让参观博物馆成为群众学习文化知识、获得教益的重要途径。(关育兵)


  转自: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