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老艺术家黄婉秋在广西文艺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6-18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给老艺术家、“刘三姐”黄婉秋的回信中指出,“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20210618120621848.jpg

  ▲ 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60多年来,黄婉秋孜孜不倦地传播、发展刘三姐文化,受到中外观众的喜爱和赞赏。黄婉秋表示,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倍感光荣和幸福,非常感恩党的教育培养、感恩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今后要继续扎根人民,做好“传帮带”,努力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用美好山歌唱响广西故事、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广西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砥砺初心使命,坚持服务人民,勇攀文艺高峰,助力壮美广西建设。


  牢记使命初心,唱响时代颂歌


20210618120655186.jpg

20210618120742904.jpg

  ▲ 彩调剧《刘三姐》剧照 宾阳 摄


  以总书记的话为指引,广西的文艺工作者誓言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感到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彩调剧《刘三姐》第五代“刘三姐”、国家一级演员、广西艺术学校副校长王予嘉接触彩调剧《刘三姐》至今已有25年,一直用行动保护和传承“刘三姐”文化。王予嘉说,作为第一代“刘三姐”傅锦华的关门弟子,从小受到老艺术家的熏陶,她会将传承“刘三姐”文化作为终身使命,创作更多作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刘三姐”传承人,唱响广西新时代的发展新歌。


  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粤剧艺术家、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梁素梅在戏曲舞台上工作了42年。她希望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能牢记总书记“坚持守正创新”指示,踏实做人做事,以更多优秀作品回馈社会和党的关爱。


  这些年,广西艺术创作中心编剧冯佳坚持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她说,在创作英雄人物和历史人物的同时,内心也得到了洗礼和净化。


  作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张树萍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她表示,将带领她的团队继续实施精品战略,持续推进精品剧目创作,打造“桂林有戏”“桂林有礼”“桂林有缘”三大文化品牌,用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人民,传递时代正能量。


  深耕民族文化,艺术绽放芳华


  “刘三姐”作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经典形象,历经60多年青春不老,直到今天,依然是广西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养分。


  广西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何述强说,每部经典必然有其文化渊源。“刘三姐”的文化、歌谣、故事从唐代就开始传承、传播,与壮族的生产生活、与广西的山山水水密不可分。成为经典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它必须反映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给人光明,给人力量,引人向上。


  “‘刘三姐’身上浓缩着极其丰富的广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养分,这个经典形象的出现,是文艺工作者纯粹地深入民间、潜心创作的结果。”广西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包晓泉的父亲包玉堂是上世纪60年代版彩调剧《刘三姐》的剧本执笔之一。包晓泉表示,八桂大地上的文艺工作者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殷殷嘱托,凝神聚气传承好优秀民族文化,在艺术创作中脚踏实地,以更多优秀作品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放歌。


20210618121304121.jpg

20210618121325423.jpg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 宾阳 摄


  “‘刘三姐’走到今天,一定要适应当代观众的艺术需求。”为此,新版彩调剧《刘三姐》的导演龙杰锋在复排时尤其注重把经典性、传承性和时尚性结合起来。他表示,该剧是经典的延续,只要广西还是歌海,就应该为永远的“刘三姐”放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认为,文艺之根要深植于民族传统的土壤中。他说,文艺工作者要走进生活的深处,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努力创作精品力作,攀登艺术高峰。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坚定文化自信,勇攀艺术高峰


20210618121449607.jpg

  ▲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宾阳 摄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推动“刘三姐”文化传承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性打造了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复排了新版彩调剧《刘三姐》,创作了彩调剧《新刘三姐》……展现了桂风壮韵艺术风采,展示了强大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电影《刘三姐》的传播,带动了‘刘三姐歌谣’的传唱,使广西民歌更受人民喜爱,对于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让人们树立起更坚定的自信。”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李君说。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全婕表示:“以电影《刘三姐》为代表的文艺作品让广西人民对‘刘三姐’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自豪感、使命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讲好‘刘三姐’这个代表着广西文化形象和文化自信的广西故事。”


  “60多年来,‘刘三姐’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进入新时代,文化审美发生了巨大变化。广西的文艺工作者以文艺创新精神,于2019年创作了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目创造了‘新刘三姐’形象。”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提到,该剧先后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全国现实题材舞台艺术重点项目等。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指明了新时代传承、弘扬广西民族文化特别是‘刘三姐’文化,发展振兴传统戏曲艺术、美术、教育的方向,为广西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发挥好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了信心与动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甘霖说,“‘刘三姐’是广西最负盛名的文化形象,同时也是享誉全球的广西文化品牌。未来,广西将进一步挖掘‘刘三姐’文化内涵,推动广西地方戏曲发展,打造、利用好‘刘三姐’文化品牌资源,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作者:宾阳  郭凯倩)


  2021年6月7日《中国文化报》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老艺术家黄婉秋在广西文艺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fee667e7af1e327f67d39a3fedc1a9fa-x600.jpg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