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市口小学学生走进商务印书馆参观 朱博 摄
▲ 角楼图书馆举办“2021红色读城”首场直播活动。 李瑶 摄
在刚过去的“4·23”世界读书日,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及各基层馆、各街道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图书漂流”“红色走读”“双百阅读,点亮童心”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更加广泛、深入开展;此前几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在东城区第一文化馆风尚剧场迎来今年的首场演出,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愉快的周末。“五一”临近,东城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各类特色街区公共空间还策划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讲座分享、艺术课堂、展览展示等活动,许多活动预约已经满额。
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点赞、活动预约爆满……都可谓是东城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效能提升的表现。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既有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也是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东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构建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范式,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让东城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密织服务“保障网” 创建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文化强区”是东城区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城市发展战略。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既有故宫、天坛、大运河(玉河故道)3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8.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18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13处挂牌保护院落,还拥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话剧院等丰富的文化资源。
2016年以来,东城区不断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东城区坚持规划先行,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夯实示范区建设成果,硬件达标率100%,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1平方米。同时,还整合公园、美术馆、剧院等文化设施,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新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东城区文化活动中心,着力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常年开展周末相声俱乐部、书海听涛等66个惠民品牌文化活动,构建“10分钟文化服务圈”并充分发挥其效能,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东城区发布《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 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5年)》,将“崇文”作为发展的实施路径,以“争先”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坚持文化赋能,聚焦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区建设,通过“一轴、两区、五带、五城”全面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蓝图。
今年,东城区聚焦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窗口建设,发起成立以单霁翔为院长的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用好古都文化,讲好老城故事,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展示平台。此外,东城区与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美术馆等签订战略协议,以一系列大胆创新、特色彰显、群众满意的“东城实践”,努力构建人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城市人居画卷。
激发改革“动力源”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推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以“总馆+分馆+服务点”模式,实现统一人员调度、服务供给、工作标准和管理考核,公共文化机构决策、运营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如东城区创新推出馆店结合的合作模式,与王府井书店、化工出版社、更读书社等实体书店合作建立图书馆分馆,推出“你读书,我买单”的图书馆“私人定制”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东城区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实践,围绕“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三个层次,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1.0、2.0、3.0的模式版本演进升级,依次解决了资源导入问题、制度建设问题和创新发展问题。东城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015—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以跨界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文化美学场所。
东城的社会化探索之路涌现出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地标性公共文化空间,颇有京味儿的角楼图书馆、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相得益彰的东四胡同博物馆、集公共艺术和社区营造于一体的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等都已成为文化打卡地,极大满足着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并在探索社区治理和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东城释放政策体制机制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新成果,2020年9月新建成开放的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在团队运营、活动策划、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体现出社会化运营的优势。该中心集生活美学、文化体验、文化交流与传播于一体,四合院式的场馆囊括美剧场、美阅馆等21处空间,可为市民提供阅读、演艺、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务和体验,开放3个月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098场,约6万人次直接受益,服务效能大幅提高。经常带孩子来美阅馆看书的王女士感慨:“家门口有这么个好去处真是幸福。”临近“五一”,记者发现,“美后肆时”微信公众号上的多项文体活动都已约满,可见群众对其很认可。
打造文化“强磁场” 推动高质量融合发展
2018年以来,东城区全面推动“文化+”新业态,不断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场景。从单一资源到综合资源、从单一业态到多种业态的整合,文化品牌的力量逐步彰显、效能逐步提升,公共文化品质不断提高,与首都功能核心区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集文化旅游资源展示、文商旅企业联动合作、文化艺术与百姓生活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故宫以东”文化品牌应运而生,文化和旅游资源变为可看、可听、可体验、可回味的文化产品。该品牌连续3年开展以深度体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X小时寻找北京”活动,还策划了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体验匠心非遗项目”、彰显精品生活方式的“故宫以东下午茶”等特色项目,“故宫以东·书香之旅”读者选书活动更是在优化读者阅读体验的同时带动了实体书店的良性发展。
文化具有强关联、强渗透效应,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双向赋能。东城区借助一系列活动、赛事、项目等创新举措推进了公共文化与旅游、商业等有机融合,让各种文化要素活起来、亮起来、动起来。“大戏东望”戏剧品牌活动在原创剧目扶持、戏剧普及教育、戏剧人才集聚、戏剧市场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曹灿杯”全国朗诵大赛、北京少儿曲艺大赛等品牌赛事带动青少年儿童加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2020年的“36小时极限短视频创作大赛”和“百亿流量扶持计划”则全方位展现了北京的城市风貌,反映了东城建设发展的成果。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仍将坚持“崇文争先”理念,继续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着力建设“文化东城”“活力东城”“精致东城”“创新东城”和“幸福东城”。(张妮)
2021年4月30日《中国文化报》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北京东城:以“崇文争先”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