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在财报中对新基建建设方面提到,全力锻造5G网络领先优势,深入推进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上半年5G网络投资共计人民币314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超229万个,其中700MHz 5G基站70.5万个。率先启动5G-A规模部署,聚焦RedCap、三载波聚合、通感一体化等能力提升,目前已在超280个城市推进5G-A商用部署,年内将扩展至超300个城市;分场景精准建设千兆宽带能力,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市县城区100%、乡村97%以上具备千兆平台能力,千兆覆盖住户达到4.38亿户。
据8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8亿户,广电5G用户2522.71万户。
中国移动的一些主要亮眼成绩如下:
上半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546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2.5%。总连接数超35.0亿,净增1.5亿。CHBN中HBN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45.0%,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第二曲线”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人民币1471亿元,同比增长11.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31.7%,较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总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有线宽带、物联网卡、家庭设备、行业设备连接;CHBN指,“个人市场(C)、家庭市场(H)、政企市场(B)、新兴市场(N)”;数字化转型收入包括个人市场新业务(移动云盘等)收入,家庭市场智慧家庭收入,政企市场DICT收入、物联网收入、专线收入,以及新兴市场收入(不含国际基础业务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2亿元,同比增长5.3%,基本每股收益为3.75元;EBITDA为1823亿元,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39.3%;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0%,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资本开支为人民币640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674亿元。
上半年中国移动个人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2552亿元;移动客户突破10亿户,净增926万户,其中5G网络客户达到5.14亿户,净增0.49亿户,渗透率达到51.4%。个人移动云盘收入达到人民币48亿元,同比增长47.7%;权益融合客户达到3.15亿户,权益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37.2%;5G新通话高清视频使用客户达到1.29亿户,其中智能应用订购客户数达到1182万户;动感地带芒果卡产品累计销量达到2155万,广受年轻客群青睐。移动ARPU保持行业领先,为人民币51.0元。
积极构建“全千兆+云生活”智慧家庭生态,以“移动爱家”品牌为统领,强化存量运营和融合运营,积极打造FTTR、HDICT(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新增长点,家庭市场增长良好。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698亿元,同比增长7.5%;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72亿户,净增848万户,规模行业领先,千兆家庭宽带客户渗透率为33.5%,较2023年底提升3.5个百分点。移动高清客户达到2.08亿,收入达到人民币151亿元,同比增长5.7%;智能组网客户达到1.52亿户;家庭安防客户达到5864万户。FTTR客户达到505万户,同比增长296.4%;HDICT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数达到3552万户,同比增长70.1%。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43.4元,同比增长0.2%。
一体化推进“网+云+DICT”规模拓展,创新打造“AI+DICT”能力,积极构建“三化(标准化、产品化、平台化)”解决方案运营体系,大力开拓商客板块价值高地,政企市场保持良好增长。上半年,政企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1120亿元,同比增长7.3%;政企客户数达到3038万家,净增201万家。公开招标市场中标份额达到18.4%,全行业领先。5G垂直行业应用保持领先,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4万个,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校园等细分领域规模发展成效显著,拉动5G专网收入达到人民币39亿元,同比增长53.7%。
ToV车联网市场规模突破,车联网前装连接净增729万个,累计达到5791万个;5G+北斗高精度定位调用达到1.7万亿次;丰富“人车家”服务,成功与10家头部车企达成渠道合作;重点参与城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支撑。ToG数字政府市场拓展深入,沉淀数字政府能力图谱,发布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v3.0,深度参与多个重点省市数字城市建设运营,标杆项目示范效应显著,上半年累计项目签约金额超 126 亿元,同比增长 13.8%。挖掘商客市场增长潜力,推进构建“端网云数”产品体系,面向中小企业拓展商客套餐达到1580万户,净增1075万户。加快低空经济、航空互联网、天地一体业务规划与能力布局,积极探索新商机。
转自:C114通信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