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算力网络对全球影响有多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3-20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重塑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算力正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注入新动能。“一个以算力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成为全球共识。业界专家认为,信息时代的算力网络堪比“工业时代的电网”。那么,算力网络对全球数字化生活影响几何?中国能为全球算力网络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谈及算力网络,业界专家通常用电网来作类比。“算力网络”又称“算网融合”“云网融合”,是以计算为核心、通过网络实现连接、通过感知实现匹配与调度的服务,能够为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低延时的算力支撑。


  直白来讲,算力网络就是要打破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孤岛”状态,使算力突破单点性能极限,像水、电一样提供社会基础性服务,为数字化转型业务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的算力供给方案。根据此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为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经济产出。


  算力网络跟电网存在一定相似性。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雷波介绍,电网大致分为三部分:发电企业、电力输送网络、电力用户。算力网络也大致分为三部分:算力资源池、算力输送网络、算力用户。发电后需要经过变电等使电力稳定,算力输送也要根据用户需要作出调整。


  各国高度重视算力发展。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认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算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数字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产业转型,每次人工智能研发升级,都需要大量算力支持。算力已成为当前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想要加快推动发展数字经济和产业转型,需提升算力使用效率。相较于投入大量成本不断增加服务器数量、扩大算力规模,算力网络能以更低成本实现算力共享,更高效服务生产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算力网络的核心是集中和调度算力资源,能够为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和区块链提供高效可靠的计算服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计算资源需求。再以物联网为例,物联网由大量传感器组成,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而算力网络能够将分布式、离散化的物联网设备连接起来,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持。


  在需要海量算力数据的智能制造或智慧城市等实践领域,用算力网络可以更低成本使用更多算力资源。比如,过去,智慧城市需要将城市中所有摄像头数据上传集中处理,数据量庞大、处理速度慢且成本较高。现在,随着算力网络发展,可以通过后台管理过程,实现数据离散化处理,降低成本,提升处理能力,实现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由于大模型计算成本高昂,很多发展中国家根本无力承担算力资源建设。这些国家未来可通过算力网络使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算力资源。由此,发展算力网络,能够帮助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在算力网络部署和服务方面,中国运营商已处于领先地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指出,中国在算力网络标准体系建设、产业应用等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推动算力网络的发展中,中国已在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首先,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算力网络的发展,提出并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为算力网络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企业界,中国各运营商和企业一直积极推动算力网络发展。如国际上第一个算力网络标准正是由中国提出。2019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华为等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在国际电信联盟率先提出算力网络国际标准项目,后续在国际电联、互联网工程任务组通过了多个相关标准。


  算力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其标准化研究是全球的一大热点。要实现算力网络的互联互通,需要在技术层面实现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算力资源可以互相调用。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推动服务和产品方面的互联互通,让各方能够使用异地异域的算力资源。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算力网络技术标准体系,是保障算力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赵厚麟强调说,“在中国企业的推动下,国际电信联盟以及互联网研究任务组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等都已经开展了算力网络国际标准体系的工作。”


  此外,在算力网络发展进程中,国际组织将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供国际标准制定、技术交流以及产业合作的平台,还能够通过技术论坛研讨会的方式推动算力网络的技术发展和产业进展。


  在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就开设了“算力网络:智能网络赋能智慧世界”专题论坛,探讨算力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记者 郭爽)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