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行动计划》,结合各方关注问题,现对有关政策要点解读如下: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和“神经系统”,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赋予全球唯一的编码。解析系统依据标识编码对网络地址和相关联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一解析,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为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的供应链全流程管理、追踪溯源、网络精准协同等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超过330个,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超40万家,日均解析超1.5亿次,拓展至46个行业,逐步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可靠水平具有重要赋能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
当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在工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实践,面向产品、面向过程、面向资源,在生产、运营、服务环节形成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供应链数据共享、能耗数据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已初步实现架构可控、设施可控、技术可控。
为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强化政策引导,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拓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标识解析体系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推广,同步提升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加快实现应用可控和生态可控,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
未来3年,标识解析体系发展将有哪些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是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计划,也是第一份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政策。《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
关键指标方面,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重点领域方面,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基础支撑方面,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产业生态方面,标识解析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行动计划》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按照“331”的思路,共部署7项重点任务。第一个“3”侧重行业:贯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在石化、船舶、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应用,提升制造业生产协同效率;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服务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消费升级;促进数字医疗整合,推动标识解析体系与现有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体系深度融合,为相关医用产品等管理提供服务。第二个“3”侧重领域:在完善绿色低碳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三方面拓展标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标识应用新模式、新标杆。“1”侧重领域: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深化标识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的应用推广,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行动计划》在哪几方面提出支撑举措?
《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数据流通、安全保障5个方面提出支撑举措。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强顶级节点服务能力,完善各级节点布局,提升节点支撑规模应用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架构、编码等标准制定和实施。在产品服务方面,加强标识解析与企业信息系统、平台、工业APP等软硬件适配,培育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在数据流通方面,搭建标识数据资源池,培育行业级标识数据模型,推进重点区域开展试点工作。在安全保障方面,推动标识解析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标识安全保障体系。
如何保障《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需要凝聚各部门、各地方、产业各界推进合力,夯实组织保障能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央地协同,分工做好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合力推动标识解析体系规模化应用。二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各地财政专项资金、创投基金、社会资本投向节点建设、技术研究等项目。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等主体作用,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四是加强标识服务管理。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五是营造开放产业生态。深化“百城千园行”活动,开展特色活动,加强供需对接。六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国际化园区等建设“星火·链网”融合型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