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银丝面(多味斋)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10





  在一个“老成都”的眼里,银丝面总让人忘不了。肥美鲫鱼熬出的牛乳鲜汤做底,搭上一小把烫熟的豌豆尖——嫩得仿佛能在齿舌间立时消融。挑起细如发丝的面线入口之前,必要先喝一口汤,感受那种恰到好处的熨帖。

  要寻老成都心头那碗熨帖的银丝面,必得穿进小巷子走过老院子。成都真正的老院子,现存已不多,常围着一个小小天井,四周分列几户人家。经过老院子走出旧巷子,能端出一碗熨帖银丝面的小吃店还在前面。“往前端端走哈!”巷口的老婆婆指引着。

  寻着银丝面走一路,顺道见识一路。瞧,“成都小吃”可是真“小”,反正不让人吃饱。莫说一碗面条细得能透过大针眼、看上去就没什么分量的银丝面,就说一份蒸饺——蓝花的小碟盛上玲珑的四块,夹起一块,一口就能下去。脂香充沛,汁水满满。好吃归好吃,这小小几块只够塞牙缝。但再好好观察仔细想想,这种小吃呀,图的不就是蓝花小碟这样的精致可心吗?再好吃的蒸饺,多吃几口未免油腻;再熨帖的银丝面,几夹结束又来一碗,会想着今天是不是太淡口了。不多,才有想头。就像旧日“闷罐房子”老邻居最爱炸的“羊尾酥”,就是纯肥肉切的拇指宽条子,下功夫腌制,再上浆浸在土菜油里猛火炸,金黄的模样捞起来,狠狠撒一把白糖芝麻粉,好吃但不可多吃。对嘛,每样少少吃,吃的品种才能更多,还有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夫妻肺片、蛋烘糕……哪样小吃都值得一尝。

  好吃的点心铺,则窝在成日香火熏染的文殊坊里。铺子前排队,里三层外三层——为的是咸桃酥、葱油酥、金丝饼、花生糖、砂仁丝……葱油酥,透着几层酥皮隐隐可以得见碧绿的葱花,搁一块在纸上,一小会儿工夫便是扩散开来的一片油花。两头红的砂仁丝究竟有没有砂仁不知道,可那甜味真的入了心。

  说回那碗银丝面吧。要吃银丝面,端端走,却要先上一趟老茶馆。那个会做熨帖人心的银丝面的女子,就在老茶馆旁边开店。小湖边,木桌竹椅盖碗茶,无论上午或是下午,皆好。宽敞坝子喝茶,旁边常常吊着长长低垂、刚生出毛绒叶片的无名藤蔓。老人手边那杯清茶,不拘品级,就是一杯茉莉,亦散发香气。“老成都”的故事,全凝结在岁月塑出的深深笑纹里。茶馆的老人无甚心事,可以独坐,可以群聊;也有人玩着纸牌,与同伴谈笑风生……

  时间到,喝罢盖碗茶就可以去吃那碗银丝面了。面来了,端面的是个女子,做面的也是她,传手艺的是她的中江外婆。面上看不出年纪,却有一番手中银丝面的感觉,配上地道的成都话,真是羡慕茶馆经营者好福气。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