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我国酒类产品中产业规模小但国际影响大的重要产品。在国产葡萄酒产量连续7年下降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无异于雪上加霜,行业面临着延迟复工、人员短缺、成本提升、供应链波动、消费需求下滑等诸多困境。如何应对疫情影响,保障葡萄酒行业平稳运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副教授刘世松提出要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方面出发,帮助葡萄酒行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给予更多扶持政策度过疫情冲击后的困难时期,积极促进葡萄酒产业升级。
疫情来临 中国葡萄酒再次承压
在供给侧方面,由于延迟复工,葡萄酒生产供应链上下游匹配出现困难,葡萄酒生产企业、原辅料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短期内实现正常运转已经不可能。疫情导致葡萄酒行业整体的原材料成本、瓶储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等短期大幅上升,葡萄酒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此外,疫情还给葡萄酒企业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复工复产后的安全防控和经济效益两手一起抓,亦是对一批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考验,特别是对资金链本就紧张、品牌力弱的中小企业而言,疫情导致的生产停顿有可能就是压垮企业的那根“稻草”。
从需求端来看,疫情对葡萄酒消费渠道和消费理念产生巨大冲击。由于疫情期间节日聚会、家庭餐会均被取消,餐饮业停滞,导致葡萄酒的需求短期内大幅下降,传统渠道销售停滞,特别是终端零售商渠道,期望中春节期间大卖的景象没有出现,相反却囤积了大量货品在手中。
随着春天来临,葡萄酒消费进入淡季,下一个旺季估计得等到中秋节。疫情造成的囤货成本、租赁成本等压力,考验着葡萄酒经营者未来去库存、刺激消费所需要的现金流。但值得期待的是,疫情会促使人们消费理念产生变化,健康理念将深入人心,这对于葡萄酒销售推广来说,或许是机会。
此外,疫情使葡萄酒生产和经营企业暴露出管理衔接脱节、生产数据缺失、运营方式陈旧等问题,整个葡萄酒行业的数字化管理运营滞后,而葡萄酒销售渠道大都是中小企业,甚至门店、超市、烟酒行,更是面临管理人员认识不足、电子商务发展不到位和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
政策扶持 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
刘世松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多的行动,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个层面进行系统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短期,帮助葡萄酒行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中期,帮助葡萄酒行业度过疫情冲击后的困难阶段;长期,继续促进葡萄酒行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以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低风险地区已经陆续复工复产,当企业复工复产之后,政府应及时出台系统的扶持政策,推动葡萄酒企业走出困境。中国葡萄酒行业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对本就连续下降的葡萄酒行业冲击较大,企业经营困难,如果能制定出台系统的财税减免政策、金融保险政策、产业帮扶政策等,将极大帮助葡萄酒企业早日走出疫情所带来的困境。
具体来说,加大税费减降力度,根据葡萄酒产业特点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可帮助葡萄酒企业提升经营活力;引导银行贷款向骨干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流动,增加保险补贴,对葡萄酒企业进行精准扶持;对葡萄酒企业集中的省市产区,设立葡萄酒产业专项基金,加大对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品牌文化建设以及积极探索“新六产”融合发展的葡萄酒庄的扶持力度,推进葡萄酒企业创新发展。
从长期来看,政府要进行科学的葡萄酒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系统的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健全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决策机制,全面帮助葡萄酒企业解决在基地发展、品牌塑造、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短板,积极推进葡萄酒产业结构性改革。
在基地发展方面,可以把葡萄酒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支持范围予以扶持,对连片种植的酿酒葡萄基地、合作社或种植户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政策。在品牌塑造方面,建立产区葡萄酒地理标志传播系统,积极组团开展产区推介、产品展示和文化推广等活动,打造产区品牌和企业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对建设智能化工厂或数字化车间的企业给予补贴,用好研发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支持构建“葡萄酒+”模式,鼓励葡萄酒企业与文化旅游、消费服务、健康颐养、金融投资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市场的葡萄酒园区。
生产搞好了,还须销得出去。葡萄酒的市场短板要补上,就得解决需求端的问题。刘世松建议,要积极推动葡萄酒“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对尝试电商平台的葡萄酒流通企业给予一定的费用支持,帮助中小微葡萄酒经销商开展社区销售与推广,开展新零售模式探索。
随着住宿餐饮、商贸零售、旅游景区等实体服务业逐步恢复,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政策扶持、减免税费、奖励补贴等方式,刺激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能。企业可根据葡萄酒消费特点,加强需求个性化、服务产品化和场景体验化的商业模式构建。
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葡萄酒流通渠道智能化管理、品牌化营销、专业化服务和便捷化消费。一是积极推进“葡萄酒+服务”“线上+线下”“零售+体验”等融合发展,让线下的网点渠道资源、服务优势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电商新技术新应用相结合,全渠道融合发展新零售;二是通过制定促进健康消费产业政策措施,引领葡萄酒企业组团出击,参加国内外葡萄酒展会大赛,传播葡萄酒品牌,提高葡萄酒产品影响力,进一步引导消费需求释放;三是加强对一二三产融合的葡萄酒庄的扶持力度,鼓励酒庄建立全渠道的葡萄酒消费客户体验通道,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激发葡萄酒文化旅游的消费潜力。
中国特色 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生存压力,或许会成为下一步中国葡萄酒行业变革的“催化剂”。“近几年,国产葡萄酒产量不断下降、效益逐年减少,行业发展遭遇瓶颈,业内大多将其归因于进口酒的冲击,然而实际上我国葡萄酒行业本身存在诸多不足,才是产业发展乏力的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刘世松表示,中国葡萄酒行业亟须构建合理规范的管理系统、诚信机制、标准制度和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性事件风险的能力。
对于葡萄酒企业来说,要凝聚个性化,总结提炼彰显中国风土、中国风格和中国文化的特色,锻造中国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化,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品牌塑造推广策略,在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信息化,全面构建从葡萄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公共数据库,为葡萄酒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标准体系建设提供硬件支撑;加速国际化,积极主动走出去,做好借鉴、融合与创新,不断提升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影响力。(记者 章玉)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