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消费升级时代,食品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转型。追求自然、健康、绿色、便捷成为食品产业新方向,食材、口味、包装、加工技术的创新正在带来全新的食品体验。未来产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风尚?消费者在追求品质消费的同时,如何避开雷区?为帮助网友透过现象观察食品产业本质,新华网食品频道特别推出《一周食品观察》栏目,希望通过梳理产业新闻,分析解读产业现象,提供最具价值资讯,服务百姓生活。
“腊八”刚过,年味日渐浓重。据商务部监测,上周(1月14日至20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其中,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5元,比前一周上涨5.1%,鸡蛋、白条鸡、牛肉、羊肉价格分别较前一周上涨1.6%、0.1%、0.8%和0.1%,猪肉价格较前一周下降1.7%。
据了解,元旦以来,低温雨雪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南、华南和黄淮海部分地区的蔬菜市场行情,阶段性影响了南菜北运,致使南北方产销区蔬菜价格出现了分化,个别品种波动幅度较大。观察周内,农业农村部就2018年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举行了发布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认为,当前“菜篮子”产品供应总体宽裕。后期如果不再发生大范围的极端天气,春节期间包括蔬菜在内的鲜活农产品供应有保障。
16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食品产业跨境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是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2019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工作会”的三场平行活动之一,大会聚焦食品产业跨境合作,旨在搭建中外食品产业交流平台,推动食品产业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组织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和食用农产品等5类食品1973批次样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1950批次、不合格样品23批次,不合格产品涉及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不合格食品种类繁多,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食品时应擦亮双眼仔细辨别。据了解,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已责成相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临近过年,美食与食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久前,“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引起人们热议。据资料显示,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确实比一般植物要高。在污染环境中,往往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而蘑菇在生长中能产生一些特别的蛋白质,通过与重金属络合生成无毒的络合体来为自己解毒,重金属就被蘑菇吸收并累积起来。
那么,蘑菇真的那么可怕吗?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解释道,在土壤污染地区,不能随便吃野生的蘑菇。相比而言,人工养殖的蘑菇比较安全,因为它不接触污染的土壤,是长在棉籽壳、秸秆、木段等制作的培养基上。人工培养蘑菇的过程中,是不会故意添加重金属元素的。根据目前各地检测结果来看,即使超标也要每天吃几公斤的干蘑菇才能产生实际危害,正常饮食并不用太担心。
近期,为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要求大力加强“山寨食品”治理。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入手,全面治理农村“山寨食品”。加强对食品产业集中地区、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铺以及获得认证企业和认证食品的监管,重点检查食品名称、包装、标识、商标等相同或近似的食品,督促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食品商标保护,严厉查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以及为其提供商标、广告、认证、包装等服务的经营者,依法进行全链条查处。(任禹西)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