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在校园跑道、儿童玩具、学生文具、校服等方面的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切实加强儿童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质量监管,夯实质量安全保障线。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80后90后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不断重视,创造更安全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可靠的生活保障,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是家长们的普遍诉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0-14岁儿童少年人均玩具消费金额达299.5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8.2%;2019年,中国65.6%的消费者计划增加玩具消费支出,63.9%的消费者计划增加婴童用品消费支出。
从数据来看,儿童用品市场的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而儿童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更多中国消费者对儿童用品品质安全的关注。
有业内人士认为,规模庞大的市场和不断增长的销售量,为我国儿童用品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发展过程中,儿童用品的安全性以及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宝宝在哺乳期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进口奶粉,我觉得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仍然会给宝宝买安全有保障的食品以及用品。”一位90后宝妈张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张媛还表示:“特别是当下转基因食物、各类添加剂、劣质玩具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挑选质量安全可靠的儿童产品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以前我们一直认为进口食品是好的,但是自从挪威三文鱼养殖事件之后,我们更应该信赖国产品牌。”
记者了解到,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儿童食品安全更容不得丝毫马虎。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不法商贩将某蛋白固体饮料夸大产品性能宣传、误导消费者等多种手段进行销售,导致孩子身体出现异常情况。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儿童食品安全生态圈。一方面是政策端,以国家为主体,行业作为辅助。企业作为责任的担当,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者自身的专业知识要到位。不法商贩将蛋白固体饮料进行违法售卖的案例,就说明了我们国家的监管还是存在盲区。”
另外,在儿童玩具方面,其安全和品质也是家长们放在第一位的。“不少儿童用品的设计、原材料、零部件和说明指示等存在缺陷,造成健康安全风险,给儿童带来不可忽视的伤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消费品召回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国共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859次,涉及各类产品1818万件。其中,儿童用品召回277次,占召回总次数的32%,召回活动涉及各类儿童用品174万件,占召回总数量的10%。
不仅如此,近两年召回的儿童用品种类主要包括儿童纺织品、儿童服装、儿童家具、儿童饰品、儿童玩具、儿童文具、儿童鞋类、儿童塑料制品、儿童纸制品、儿童游艺设施等。
市场监管总局工业与消费品风险评估中心所长马强指出,由于儿童人群的特殊性,缺陷儿童用品带来的危险无处不在:比如玩具的零部件被吞咽或者童装绳带太长太牢缠住脖颈,给儿童带来的窒息风险;儿童文具中铅、砷等重金属或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超标,长时间接触、含咬等摄入体内带来的慢性中毒风险;童车防撞间距不够、家具缝隙不合理带来的碰伤、夹伤风险……因此,儿童用品的安全性要求可谓细致入微,如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颈部不能存在任何绳带,儿童玩具上的孔洞直径和间隙应小于6毫米或大于等于12毫米等。
严控质量完善制度
儿童用品的质量问题绝非小事。同时这一问题也启示我们,只有全社会高度重视,凝聚各方合力、付诸坚实行动,才能切实保障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成立了全国婴童用品标准化工作组,旨在加快构建协调统一的新型婴童用品标准体系,为保护广大儿童健康安全做好标准护航。
严把质量关,必须压实平台、渠道的责任。记者梳理发现,如今,儿童用品迭代较快,质检标准出台的速度常常跑不过产品的更新速度。特别是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监管容易跟不上。电子商务法明确,电商平台需对所售商品或服务承担监管责任。平台有义务加强对网售儿童用品的日常监管,从提高售卖准入门槛、严守质量关口、畅通投诉渠道等入手,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从源头消除风险,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添砖加瓦。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儿童用品之所以频现质量隐患,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厂家为了追逐利润,导致原材料、生产工艺、检验等环节不达标。
此外,儿童用品的设计也是安全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此,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讲师杨超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以人为本’,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以尊重生命为前提,研究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建立‘安全无障碍’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同时,政府应加强儿童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儿童用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尤为重要的是,仅从单一角度出发看待这一问题都不够全面,为儿童提供可靠安全的产品不仅是家长们的普遍诉求,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可行的措施,才能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除了落实企业责任主体之外。从维权来看,目前消费者对儿童用品的维权以及召回制度不甚了解,由于儿童用品的货值普遍不大,消费者不够重视,对问题产品投诉积极性不高。
记者梳理发现,原国家质检总局曾做过的“中国城市童车安全消费意识现状调查”显示,69.4%的家长不知道我国已经在童车、儿童玩具等领域建立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80.1%的家长不知道监管部门近年来发布了多起缺陷儿童玩具召回信息。
由于儿童用品使用周期较短,经营者对消费者信息掌握得也不多,实际召回的数量占应召回数量的比例较低。由此,有专家建议完善召回制度,让儿童用品安全有保障。
有业内人士指出,儿童用品具有更新快的特点,一些安全标准相关技术指标缺失或跟不上实际需要,标准制定要不厌细,不忌严。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使儿童用品行业形成一个标准与法规意识较浓、生产经营规范自律的氛围。
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消费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原有的目录管理,进一步扩展了消费品,包括儿童消费品在内的覆盖范围。
杨超翔认为,《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的实行说明我国召回法律制度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召回范围有限、法律层级和效力不高、配套法律不足等缺陷。召回制度是一项有利于实现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利益的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任何一种制度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立足于本国国情,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验,并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中国特色的产品召回制度。
从长远来看,抓实抓细质量安全保障,有利于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据统计,2019年,我国玩具市场零售规模达759.7亿元,同比增长7.8%。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从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狠抓产品质量,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才能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记者 丁琦)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