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的角度看中国的棉花产业链,上游的原料端棉花主要呈现进口,下游的纺织品服装主要是出口。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市场多关注中美贸易纠纷对国际棉花走势及对中国纺织市场的影响。日前,由前海期货有限公司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我的农产品网承办的2019年苏州棉花形势及风险管理分析会在江苏苏州举行。来自棉纺厂、棉花贸易商、投资机构和期货公司的代表就2019/2020年度新棉行情及风险管理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解读。
"近年来,国内外的棉花消费量不断下滑,国内的服装原料用棉占比不足60%,如生产牛仔的非棉纤维用量已快速上升。"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青介绍道,在此背景下,用棉企业基本以随用随买为主。一方面,因为皮棉价格不稳定,企业对棉花的采购较为谨慎;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正在更迭,消费者更看重服装的舒适度、色彩度和品牌,企业需要加速创新,以差异化的产品赢得市场。作为下游纺企,岱银公司的棉花库存周期不断缩减,已从3个月逐步缩减到现在的1.5个月甚至是1个月。
美国是全球棉花第一大出口国,中国是继越南之后的美棉第二大进口国。"在贸易纠纷的背景下,今年美棉过剩70万吨,排除期初和期末库存,库存压力在70%左右,美棉销售压力明显。"嘉能可中国区棉花部总经理方晓琴表示,2019年度中国市场的美棉占比已由去年的45%滑落到17.6%,巴西棉的中国市场占比则从7%上升至24%。如若中美经贸磋商达成协议,将大幅改善美棉在中国市场的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贸易摩擦除对两国带来直接影响外,还滞缓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导致全球消费下滑以及中国的产能转移。自加征关税以来,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美国的纺织品服装金额同比下滑21.7%。同期,美国进口中国的纺织服装金额微降但数量微增。其中,美进口的中国棉质纺服量价均下降7%左右,进口占比下降3%左右;美国进口中国的化纤纺服小幅增长,但进口占比下降1.5%左右。
在上海纱线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CSO纺织品专家吴法新看来,贸易摩擦尚未对市场行情产生大的影响。从产业基础看,当前,环顾整个国际纺织市场,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供应角度分析,整体来看,2019/2020年度的全球棉花供应是有保障的。因加征关税影响,中国会减少对美国棉花的采购,但这些原料需求可以从巴西等国补足,且国内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纺织产能对美棉的使用不会受此影响。
吴法新认为,在贸易摩擦之外,行业更要关注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当前,纤维功能的多样化、纺纱织布的智能化、纱线面料辅料的绿色化、零售的个性化品牌化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面对海外市场萎缩的现状,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不少企业通过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和品牌建设有效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同时,纺织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将催生新变革,互联网技术正加速传统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将深度应用于纺织服装行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并加速行业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吴法新认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正处在新的牛市周期的起点。谁善于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谁或能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独角兽"。(记者 汤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