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已至,就轻工业而言,不断优化运营、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目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引导各类企业加强信息时代新型能力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家指导委员会组长王安耕所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为全球各国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而两化融合程度意味着企业数字转型的基础能力和水平。
转型要循序渐进
在"2018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大会"上,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发布了2018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发展报告,以《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为依据,从两化融合基础建设、单向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竞争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个方面对轻工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会上,参与评价的136家轻工企业,涉及食品、家具、家电、日化、轻工机械、塑料、电池等二十多个细分行业。其中,3%处于起步建设阶段,28%处于单项覆盖阶段,55%处于集成提升阶段,14%处于创新突破阶段。从报告来看,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处于集成提升阶段,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饮料、照明、酒业、家电等细分行业两化融合程度较高,工业美术行业两化融合程度较低。
工业领域信息技术应朝着综合集成方向发展,突破企业边界,形成新的工业能力,在此基础上,进入数字转型初级阶段。目前达到这一阶段有蒙牛、双汇、天能、娃哈哈、雷士、曲美等企业,企业类型均为轻工细分行业领头企业,此类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竞争力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明显较高。在进行数字转型方面明显具有先发优势。31%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意味着信息技术还在单一业务环节中应用,而且这一阶段的企业规模和营业额都偏低。这表明,相当一批中小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距离数字转型还相差甚远。
轻工行业包括40多个细分行业,每个行业特点不同,就轻工行业而言,数字转型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程,由先进企业带动跟进企业,小企业另辟溪径,创新突破,共同循序渐近转型。
转企业最痛的点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只有7%的中国企业转型成效显著,成为领军者。而处于两化融合突破创新阶段的企业,尽管已走在前列,但未必是数字转型的领军企业,有的还需要在内部进行现有流程和效率完善、提升,使用数字信息进一步改善运营,并创新产品和服务。
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是从智能化运营和数字化创新两个维度对各行业企业的数字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而数字转型路漫漫且修远,尚需锐意进取,领头突破,形成有效路径,带动处于转型初级阶段的企业,跟进并快速转型。
在新经济社会、新数字时代下,伴随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全新个性化需求,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迎头变革,但没有雄厚财力、尖端人才做支撑,中小企业转型未必与大企业同出一辙,可从点上寻求突破。无论企业大小,数字转型要转的是企业自己最痛的点,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分层分期分批展开。
以平台化为手段
大数据平台、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是企业转型的工具。针对千差万别的轻工企业数字转型,平台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平台统一化。企业内部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优化兼容性,打通各个环节流程。
二是接入云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平台。轻工产品属于消费品,生产制造相对简单,市场营销与用户体验是数字转型的关键。据了解,在数字转型领军企业中,靠近终端消费者的行业数字化水平相对高。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这一新模式为例,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动态获取海量客户数据,并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打造柔性应用来实现高效的精准生产。家电型企业,可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消费者购买记录、渠道、地域、使用偏好等信息并全部标签化,形成用户立体画像,而基于此消费者大数据进行规模化个性定制,以精准高效满足其需求。
三是建立企业数字化平台。即集成软硬技术,构建数字化业务的技术基础框架,基于基础框架,广泛连接人、物和空间,可以快速开发出各种创新数字化应用和服务,从而管理企业数字化业务。该平台可以企业自建或与合作伙伴共建。
企业数字化平台是开放的平台,需与供应商、分销商共同合作,共享资源,方能扩大数字化价值网络,实现群体创新和增长。对于中小企业,可以借用公有平台服务,实现个性化创新。
轻工企业数字转型任重道远,总体而言,体现为龙头企业探索,其他企业跟进,小型企业在点上突破。(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处长 李玮)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