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行业迎来改革浪潮,面对呼啸而来的整合风暴,单一产业链的企业在这场斗争中可否幸免?AI技术的逐渐普及,给卫浴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企业能否借行业的东风寻找到新的机会。
(图片来源:互联网)
卫浴洁具行业市场愈发清晰,面对卫浴行业的发展趋势,产业整合似乎势在必行,行业的洗牌期,企业该如何度过?面对消费者对空间利用需求的变化,卫浴企业的整装卫浴是否可行?时代的大发展阶段,智能家电与电商的崛起,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产业整合期来临
这里的产业整合是产品、渠道、品牌三位一体的整合过程,从产品端而言是产业链的整合,与此同时必然有渠道的扩张与品牌的兼并重组。在一个千亿级市场中,所有本土上市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一方面是由于外资品牌的强势;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本土企业自身业务整合能力不强。对比外资品牌的经营范围,日本东陶(TOTO)的产品种类包括坐便器、浴缸、面盆、龙头、洗脸化妆台和陶瓷砖等,美国科勒的产品品类包括浴室龙头、脸盆、坐便器、淋浴房、浴缸和智能坐便器盖等。
反观恒源洁具与迪玛卫浴,单纯生产马桶盖与淋浴房,前者是配件,后者也是较大卫浴洁具品牌的一个产品品类而已。无论是B端的房地产开发商、酒店,还是C端的消费者,其在装修过程中出于成本、时间、设计风格的考虑都更倾向于统一式装修、一站式购买,这也是目前定制家居火热的原因。随着定制家居、整装业务的发展,卫生间这个细分空间的装修也将顺应这一趋势,考验企业的将是供应链整合能力,提供产品品类更多、服务更完善的企业必将抢占更多市场空间。行业洗牌期到来,将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
整装卫浴崛起
业内人士判断,定制家居增速最快的时期将会到来,消费者对于空间利用的要求更高,单品定制已经影响到卫浴洁具行业,如2015年惠达卫浴的浴室柜业务受定制市场的冲击,业绩缩水。整装卫浴在国外已经得到有效的市场开发,据中投证券数据显示,出于对空间利用的需要,整装卫浴在日本的渗透率在70%左右,而国内的渗透率约为10%,且主要集中于B端的便捷酒店与房地产商,C端市场还未开启。但是随着消费者对空间利用需求的增长与保障房建设的推进,国内市场潜力也即将触发。目前在业内布局整装卫浴的企业不多,海鸥卫浴算是先行者。即便忽略整装卫浴在工期、防水、施工方面的优势,单凭其整合全部卫浴洁具产品的能力,就可以淘汰一部分业务单一的企业。
智能卫浴布局
就整个智能家居行业而言,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0亿元。细分到卫浴洁具市场,其市场规模也不可小觑。以智能坐便器为例,在日本和韩国的普及率分别接近90%和60%,国内在商场、酒店已经有部分产品的使用,但是国内2015年的普及率还不足2%。虽然国内市场中坐便器、淋浴房、浴缸、浴室柜都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但是与智能家居全行业的问题相同,整个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模块化与通用化不足。
规范的落实将会助力智能卫浴的发展,2015年国内成立了家电协会智能卫浴电器专委会,参与的企业包括科勒、九牧、箭牌、恒洁、松下、TOTO、杜拉维特、欧路莎、吉博力、安华、法恩莎、骊住、便洁宝、日出东方、建霖、惠达、荣事达、怡和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参与企业多;二是科勒、松下、TOTO、杜拉维特等国外品牌在积极参与,并且已经开始了智能卫浴产品的生产销售。外资品牌已经开始智能卫浴的布局,如果国内卫浴洁具企业不能紧跟潮流,与对手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反之,正如美日德可以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经济与技术的赶超,智能卫浴作为一次行业的技术变革,也是国内卫浴洁具企业实现大步追赶的机会。
电商化趋势明朗
虽然目前家居建材领域的电商化程度落后于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五家上市企业中除国内业务不足5%的恒源洁具未涉足电商业务外,其他4家均有布局。正如惠达卫浴对电商业务的理解,在未来几年不会替代传统销售渠道,但是其品牌推广作用值得重视。家装行业重线下体验,家居建材供应也需以线下为主,但是随着消费者对于网络渠道和网络信息搜索的依赖,增加网上产品的展示和销售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品牌形象的融合。对于企业而言,机会与挑战并存,如能看准行业趋势,借势而为,则可事半功倍。中投证券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约释放2500万套换装市场及1000万套新房市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卫浴洁具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与厨电行业不相上下。本土卫浴洁具企业与其为他人作嫁衣,不如从零件生产供应转向多品类、整装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以OEM、ODM方式经营的可替代供应商向自主品牌经营转变。
转自:中华建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